鱼与熊掌 可以兼得
文/斧头哥
创业者与老板的分界线在创业公司里很模糊,这两个不同的名词,在用法与含义上存在明显不同。斧头哥这样去区分“创业者”与“老板”这两个词:老板重战略,创业者重执行。
不是老板的创业者
老板这个词现如今也被不少创业者看成一种贬义,如果自己被称为老板似乎像是被骂作“只吃饭不干活”的人,所以你可以在创业公司中发现CEO往往不会让下属称自己为老板,甚至还设为公司规定:如果下属称呼创始人为老板自罚100块。不过,创始人CEO在称呼上可以不被称作老板,但实际上还是需要具备老板的概念,因为创业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执行力,还有战略思维。
我国的创业者,大多强于执行力,弱于战略思维。
傅盛曾经请管理专家给猎豹做诊断,最后结论是,猎豹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当时填了一个公式:公司的好坏=战略*执行。在他看来,这个公式存在一个问题,它会把战略方向与执行力放在同一个维度思考。
其实,大部分创业者,都是从执行层面上跳出来的。所以创业者常有一种错觉,靠执行力就能取胜:“几个哥们很努力,大家很有经验,最牛叉的人,肯定没问题。”傅盛认为这个话其实是错的,“你绝对不是最好的人或最有经验的人。如果相同领域大公司跟你竞争,它有更强的资源招到比你更好的人。”
傅盛当年做金山时,几乎集中了全公司的力量,但就是追不上作为竞争对手的大公司。“执行力比不过,只能不停创新。你做一个,他抄一个,还比你更好。后来我想明白了:在PC,尤其对手视野范围之内的任何安全创新,你都是打不过的,反而变相成为别人的产品经理。”
后来,傅盛带领团队制定新战略,把公司业务的主战场从PC转移到移动互联网,才有了如今发展的好局面,并总结出了一个新的公式:公司的好坏=(战略*10)*执行
不是创业者的老板
如果说大部分创业者都重执行,那么剩下的小部分就直接脱下了创业者的外衣。他们都顶着企业老板的头衔到处蹭吃蹭喝,报名学习企业管理课程,却长时间没见到他的公司业务有明显的进展,然后过一段时间就销声匿迹了。
这在创业公司来说,是极其不靠谱的,即使是公司已经走到了C轮甚至D轮,创始人还是需要保持一个创业者的心态。比尔盖茨曾说: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剩下18个月的时间。所以作为创始人,没有什么理由停滞不前。
在这里就不再专门举例论证了,因为不是创业者的老板,一定做不成创业公司。继续沿用傅盛的公式:公司的好坏=(战略*10)*执行,即使你的战略值再大,在执行力不超过1的情况下公司都会大打折扣。
如何把握不同角色
其实,斧头哥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将老板与创业者区分开,而是希望将二者思维统一,不论是老板还是创业者,都只是称呼上的不同而已,但是在公司层面上,身为创始人也好、合伙人也罢,都需要灵活的变换这两种角色。
如果创始人过度关注在执行细节上,不仅在战略上会存在风险,对下层管理者也会有不小的影响,会致使管理者们怠于工作甚至袖手旁观,因为这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种不信任的行为;如果创始人过度关注在战略层面上,下层管理与执行人员将会失去动力,一方面在不关注执行效果的前提下制定的战略一定是不着边际、无法落地的,另一方面领导者不去推动方案执行落地的战略都是纸上谈兵。
所以,在执行前根据经验制定战略,在执行中将反馈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带领团队解决执行问题,在发现战略方向出现问题时能够灵活的调整战略,才能带领公司更加安全、快速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