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5
19:12pm-21:24pm(2668/2h12m)
【今日生活】
今天湖州天气很好,昨晚从夜里到天明,看着外面的光一点点充足明亮,而我还是紧闭双眼。这会儿吃完晚饭,洗了碗,练完字,娘出去散步,爹爹也溜出去朋友家聊天,只剩我一个人在家。早上十点多起床,吃了几口酒酿圆子,又溜回被窝继续睡,耳边是Future Mix,赖到中午十二点半,吃了半碗菜粥。真是破了睡觉和起床的记录。
眼睛还有些肿胀,吃完饭时跟爹爹聊天时,眼睛总感觉睁不开,老走神,昨晚的一些片言碎语总是从脑子里蹦出来,然后自己偷着乐一会。无法抗拒它,只能任由那些年头在脑子里上蹿下跳,心甘情愿地被榨干精力。
昨晚因为很早写完东西,和娘去公园走了几圈后就洗漱溜到床上去,大约十一点多,我知道M同学可能刚回家,刻意等了一小会,没想到,这竟然是漫长之夜的开始。因为有很多空闲的时间,颇有些饱暖思淫欲的无所作为。
事情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在哪个节点上出现了转机。心中只有无限的OS,“天啊,我该怎么办?”理性的那部分头脑在刻意回避,不做正面回答,感性的那部分头脑在叫嚣,无法抗拒。雷达再一次灵验了。
这会儿,整个人还是冷静些了,判断力开始工作。显然,像昨晚那样通宵语音7个半小时,迟迟不肯挂断,明显就是青春的荷尔蒙在捣乱,它一定是疯了。这么长时间的通话,大概只有在高中大学那会找寝室长或者PPT倾诉说事儿才会发生,最长记录也不过是4个小时,怎么也不会通宵达旦。
一晚上都好像在嘀咕“这太神奇了”“天啊,我该怎么办?”“怎么会这样?”。对于一个想要在感情上对自己诚实却还在努力学习的新人来说,我实在头脑一片空白。上次跟妹子说起这件可能发生的事,两人不约而同地翻白眼,“实在难以想象啊”。然后,这难以想象的事情就真的发生了。
想起不久前在上海,凌晨坐在马桶上用手机敲出的那篇记录提到“自打记事起,我就是特别沾花惹草的人,对人容易心动,算是心血来潮地喜欢过很多人”,也写到后来遇到的人都不是很自信,尤其是在自我认知上,这反向给了我压力;而M同学,算是实力相当的对手吧,大概是我能察觉到她也在试图建立一套自己的逻辑和价值观,这发现这一点后,我的眼睛就放光,屁颠屁颠地跑去聊天。总结出来,那是我一种学习的本能。
什么东西会勾起我的兴趣,有意思的事,好玩有趣的事,这里的“好玩有趣”指的是我认知范围之外的新鲜而好奇的事物,而这背后的本质是“学习”,广义上不同方式,不同渠道的学习。前几次和M同学聊天过程中,那些“学习”的天线就被接通了,试图向外界吸收各种信息,然后内化。
娘刚散步回家,在我房间跟人视频聊天,只好带上耳机放着歌,注意力不够集中,跑神了好几次。
【夜晚秘密】
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大概是由彼此温柔又急促的呼吸串联起来的时间记忆;大概是带着当下的身体穿梭到6年前的错乱时空,我们闭着眼睛去找那些源头的开始,然后偶遇到对方;大概是各自经历成长后,在对方身上看见了某个熟悉的身影。想起来,那时的日志里时常提到M同学,她也时常在每篇日志的浏览记录上飘过,如果不是整理旧文,我还不知道曾经有那么多人给了我的生活留下了改变的可能性。
M说当时隐约地觉得我会是特别的存在,听完后心里暗爽;我的记忆里,因为偶尔的亲近联系和聊天,我也有隐隐的自作多情,觉得我可能会影响她,但不至于是重要的人,这种话说来真是太不要脸了。但这又是真的,我知道自己或许有种感染力,能影响到别人,或许这是我的使命,有一种无形的Calling在呼唤。
就像之前跟PPT聊天说起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时,我看到她眼里神情的变化,闪着光,那一刻,哇,真切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想象着自己身后有一道光,金光闪闪,无比迷幻。在和M同学聊天过程中,尽管也有很多输出,但同时在不断吸收她散发的能量,聊天过程不感觉到疲惫,反而神经振奋,停不下来,有一种要榨干她的冲动,不断地Take in。
在天快要亮的时候,很多神奇的感受冲向我,有莫名其妙的踏实和心安,这一点实在我让太惊喜,多年来,只有PPT给我过这种体验,我知道她会在,永远都在,不管何时,我想要耍赖皮,想要撒娇,想要打鸡血,想要征求意见说事时,她都会给我回复,给我回应,不会不理我,不会丢下我。她是离我不远处的一棵大树,春去秋来地开花落叶,开心时围着树绕圈,难过时躲在树下抹泪,双手环抱紧紧地抱住她。
我大概是看到了M同学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人格存在,哪怕是单腿站立,还在弯腰拾起散落在地上的很多想法,观点,去拼凑属于她世界的价值观;我也单腿站立了许久,以前总是弯腰低语,这回可以欢快地跳着奔向她,然后说“哎呀,我帮你捡吧”,然后再扶我一把。闹钟的幻想是,彼此扶持,直到我们能双脚稳稳地站立,然后就可以肆意狂奔乱舞在这广阔的世界中。
【爱情破题】
如果现在再问“你喜欢怎样的人?”,那么试着给这个问题破个题,这问题的本质是想问什么呢?“你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是想找同类还是异类呢?”“你是否需要另一个人身上具备一些你具备或者你缺乏的品质,作为一种自我心理补偿?”时常,面对这问题,我们似乎都答不上来,能回答出来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有一种假设,在我们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自我认知探索后,哪怕是非常有限的尝试,破题的关键大概是前者;若我们自身还么有建立完整的自我认知体系,破题关键更倾向于后者。大多数人会受外界信息的干扰,去设想,对方可能必须具有的品质特点,可能是善良,有趣,相貌出众,但实际上很多人对于这标准却毫无判断能力。
就我自身而言,在很多次随意对人心动后,终于开始了解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尝遍百草后,发现我的口味会有偏好,曾经别人提供的选择已经不再成为我的考虑事项,比如说,以前会被他人的小才艺和技能吸引,会写文章,会玩音乐,会搞摄影的,但逐渐地我发现,这些都是表象,我并不是真正在乎这些才情,那是桌上的配菜饮料,不是主菜,是填不饱肚子的。我更在乎的是踏实干活,会独立思考的人。其他的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
在这漫长岁月成长过程中,经过一轮又一轮删选排查,撞头碰壁后,才知道,原来我想要的是这些啊,真是伟大的世纪发现。当然,这是我现阶段对于此事的解读,以后或许有更近一步的认识。
【开心的事】
还有一个奇怪的感受,当M同学说她“屎”了的那一刻,我浑身的毛孔都咆哮了,血管在膨胀,喉咙里冒出奇怪的精灵挥舞着魔法棒,鸣鼓奏起,鼻间呼吸的小水珠在被窝里串联汇集,像是化作成群的小蜜蜂,嗡嗡作响。弓起身子,听见里绵絮里循环往复的低吟浅唱。
哇,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啊,身心双重高潮,以后偷偷写给自己看。
对了,晚上吃了鱼丸汤,猪耳朵,四季豆,半碗饭,终于给了老板娘面子,表现出胃口很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