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个月底的时候娇娇接到老板一个任务,需要去区民政局,申请一个行业商会营业执照。
娇娇在弄清完流程,准备材料时,出现了问题,民政局要求要有会员单位要有25个,而且要分布在9个不同地级市。
公司的会员资料10个,而且8个都在本市。就这个问题比较棘手。
娇娇经过了一个星期,到处去市场、网络发展会员收效甚微,也不过增加到18个,多了2个其他城市的会员。
娇娇为了这事,郁闷了2天。下班跟大辉在一起走,也兴致不高。
大辉这两天看到娇娇不爱说话,而且脸色比较纠结。猜可能是办证这事给闹的,就跟问娇娇“
办证这件事是不是很烦心呀?”
娇娇点点头“麻烦死了现在,申请设立的条件摆在那里,我们公司又没有这些条件。我都试过我想得方法了,除了没出差去当地拉人。不过就算出差了,我觉得效果也不一定好。”
大辉听完,“我懂了,我们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多想想,多想想会有好方法。
前两天我在看一本书《你的灯亮着吗》,作家是美国的唐纳德.高斯、杰拉尔德.温伯格。
这一本是关于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书。
我给你分享一下书的内容,也许你会有启发。”
02
一、问题是什么
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被灌输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却忽略了最本质的环节,定义问题。试卷上的问题大都很明确,但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暗藏玄机。
很多时候,我们拿到问题只马上去想解决方案,并没过多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就是去更多的思考问题到底是什么。
例子:拆书帮赵周老师提到过一个例子。
一个公司的技术人员A,他是大专科毕业,在公司技术岗位上已经做了5年,他向赵老师请教学英语的方法。
A说自己的英语基础太差,自学不了,然后他报了英语培训班,但因为经常要加班,没能去几节课。
最后A都不知道要怎么学英语,所以来请教赵老师。
赵老师没有马上答复他,而是让他好好想想,为什么要学英语?
A思考了一下,认为是自己在岗位上做了这么久,觉得技术有些落后,行业技术更新慢。
现在,手上看的资料的都是从英文翻译的,而很多新一手的行业技术资料都是英文写的,如果会英文就可以直接看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以更快提高技术。
赵老师问:“难道所有这个领域的技术达人都是会英语的吗?哪些老前辈也会英语?那些不会英语的技术牛人,他们是怎么做到技术提升的?”
A反思,说“老前辈有些是不会英语,一些技术好得同行业有不少是不精通英语的。但是他们的公司注重技术部门,经常让他们去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和提供出国考察学习机会。
另外,我在公司待不少时间在技术这块算做得快到顶,本来希望通过提高技术,来提升待遇的,现在想来我们公司可能并不重视技术部门,它没有像同行公司一样,那么多的培训机会给我们,我们能力的提升完全靠自己单打独斗。”
赵老师在说,你在回去在多想想。A也有灵感,然后会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A后来总结,“怎么学英语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怎么提高技术、待遇”,而提高技术、待遇,在现在的公司已经不容易实现了。所以,根本问题是“我为提升能力,未来发展,是否需要换公司?”
之后,他的解决方案:为了能更好的发展,需要换一个公司,去到同行业一个真正重视技术的公司。
他的行动计划:通过请教同行朋友,选定两家目标公司,还做了适应准备去面试两家另外的公司增加经验。
A受到启发,深入思考“我怎么学好英语”的这个问题的背景,不多断的追溯源头,终于寻找问题根本,不在于英语,而是在于职业规划。从职业规划的核心问题出发,想的解决办法,就比直接想怎么学英语的解决方法,更加彻底有效,而且不会有后遗症。
因此,深入思考问题和理清来龙去脉很重要,通过挖掘现有问题背后的根问题,才能让我们治标治本,不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面文章。
二、问题的根源在“我”
很多的问题,有时候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因素,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刚进公司,我也拿驾照2,3年了,但是就没怎么开车。老实说,我自己也不爱开车,觉得开车是件麻烦。出现有地铁,公交,有急事可以打的。
老板为了“人尽其才”逼着我天天去开公司的车练,他也是好老板,逼着手下开发潜能。
就算这样,我也是三天打鱼两天赛网。开车的技术并没提高多少,算是能把车开动起来,而且每次开车的心情都不怎么好,蛮抵触的。
直到一次周末,我准备吃饭,老板突然告诉我下午2点有客人去登记回北京,需要我送礼品去机场给客人。
我当时第一反应,恼火,又要加班办事,而且还要开车,那么麻烦。
我冲冲赶到公司,拿上礼品,准备开车时,忽然想到,我不能让心情这么坏,因为我本来驾驶技术就是很好,如果加上坏心情,容易出事。我可不想英年早逝。
我就去想这件事的好处,嗯我还没自己开车去过机场,40公里左右。我可以尝试着去完成,也是新奇的体验和挑战。
这样想过,我心情好多了,按着导航就慢慢开车过去。当我把车开进航站楼旁的停车场,真的有种成就感。觉得自己完成了个挑战。
当把礼物送给客人,老板说表现不错,没迟到。我也很开心。
从那以后,我从不爱开车,变得喜欢开车,而且随着我的心情改变,我开车的技术也提升很快,变得越来越好。
很多时候,改变自己是解决问题最快最有效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最佳人选
确认解决问题的最佳人选,有两个原则:
原则一:当别人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要越俎代庖。
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妈宝男”,父母喜欢代替孩子做出选择和背负孩子应该背负的责任。
有一个例子,在一个家里,儿子已经30出头了,妈妈还是每天叫儿子宝宝。儿子有近视,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就说“妈,我的眼镜在哪里?”
母亲知道孩子还吃粥,包子,每天就做粥还有好几种包子等着儿子吃。
儿子除了工作之外很少出门,也什么社交,更交不到女朋友。
工作里面没有责任心,也没有太多进取心,一种混日子得过且过的心态。
母亲,想要改变他,去咨询心理医师,看医生的时候都是母亲陪着他去。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现在儿子的这种状态固然是他自己不能认识到问题和调整自己。但是,父母的越俎代庖导致了这个问题的产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先要看看我们是否越俎代庖,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孩子。
原则二:如果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并没有直接受到问题的影响,那就采取措施让他体会到这个问题。
有个高中的校长很注意校园的卫生整洁,有次看到几个低年级的男孩路上乱掉垃圾。
他没有骂这个男孩子,就是表明自己的是校长,罚他们在这段马路上做清洁卫生半天。男孩们开始很高兴不用被骂,拿着扫把扫地。
后来发觉,刚扫好,就有人乱丢垃圾,把他们的劳动成果都破坏。
他们很生气,跟人理论完又要重新做。
当一天结束了,他们深刻体会到保洁工作成功被破坏的厌烦和劳动的艰辛。从那天起不管在哪里他们再没乱丢垃圾。
校长让同学自己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工作成果被破坏的苦涩,让他们以后自觉地遵守不随地丢垃圾的习惯。
03
娇娇听完这些道理,反思了一些现在工作难点不是要去哪里找多少家,而是筹够民政局需要的会员条件。她可以换个思路通过中介帮自己办理会员。问题解决了!
大辉看着高兴的娇娇,觉得这段时间努力读书学习,没有白干,面对困难,把解决的办法从自己身上找事最有效的,“行又不得,反求诸己”。
“在追求娇娇这件事情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自己实力,以实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