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杨绛先生
高中时学校组织了读书观影活动,另一个班级推荐的作品是杨先生的《我们仨》,于是回去就买来读,当时的感触至今难忘。
曾经见过太多作品阐述死生别离,过分地去渲染撕心裂肺的那一部分,终不似杨绛先生笔端的生离之痛。这份痛楚哀而不伤,苦难也从不表现得故作跌宕,只是讲这一生如何。娓娓道来的平静贯穿全文,一生来路和去处,交代得颇有淋漓之感。
遭遇生命陷落却未沦落,仍可以坚毅地过活,堪堪是为生之大者的责任。后来日子流水般沉稳静默,手中的笔牵动着思想也从不蹉跎,从学者走到智者的路,且让他人去评说,百年光阴,倏尔走过。
第一次听到女先生的说法还是4、5岁的时候,当时电视上报出了这样的称呼:“冰心先生。”我指着电视哈哈地笑起来,和爸爸说主持人连男女都分不清了。爸爸没有笑,对我说:“先生,是对一些很有威望的学者的称呼,不论男女的。”然后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上了初中,学校要求读《堂吉诃德》,班主任特意强调了译者杨绛先生,于是记忆里对杨老的印象从钱钟书的妻子变成了翻译家。后来再看到钱钟书先生对她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感慨于他们这段世纪佳缘的同时,也着实羡慕他与她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夫妻,还是亲人,还是知己。
人这一生,碌碌无为者太多,凭真才实学脱颖而出并赢得普遍尊重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能被人认可乃至称为先生的,对比世界人口的庞大基数,也算得上是寥寥无几。
一声先生,一生先生。
她这一生,除去青春里那些和爱人家人守望相守的岁月,陪伴她的就只剩下苦难和孤独。“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写得出这样的句子的人,该是经历了多少人生事故啊。 但她把自己活成了水的样子。温婉平和,宽厚润泽。正是因为经历过的事故,她才成了世人眼中有故事的杨绛先生。
“我得洗净这百年来沾染的污秽回家。”
于是世间再无杨绛先生。
也好,你们仨终于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