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多发于婴幼儿,由于小儿口腔、舌上布满白屑状如鹅口,故此得名。又因其色白如雪片又称“雪口”本期介绍虚火上炎所致的“鹅口疮”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白屑稀疏,周围红晕不著,神气困乏,小便黄赤。
【治法治则】滋补脾肾,引火归元。
【操作方法】揉二马、补肾经、按揉小横纹、掐揉四横纹、清天河水、水底捞月、揉涌泉。
1
揉二马
二马穴位于小儿掌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以拇指指端揉其二马穴,操作300次。
2
补肾经
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上由指尖向指根方向做直推,称为“补肾经”,操作200次。
3
按揉小横纹
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按揉小指根与手掌交界处的横纹,操作3分钟。
4
掐揉四横纹
以拇指指甲依次掐揉小儿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根节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的四横纹穴,继以揉之。各掐5次。
5
清天河水
以食指、中指螺纹面沿着小儿前臂正中自腕部推向肘部,称为“清天河水”,操作300次。注意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应沿着直线推动。
6
水底捞月
以左手持小儿四指,右手食、中二指固定小儿的小指,用拇指自小儿小指根运至小天心穴,再转入内劳宫为一遍。一般运30-50遍。
7
揉涌泉
以拇指螺纹面揉涌泉(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1/3交点处),操作50-100次。
温馨提示
各位亲们:
本平台分享的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寻求专业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