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患强迫症的人越来越多,有一种病叫完美强迫症,凡事容不得一点点瑕疵,极度纠结行文中每一个字、词的绝对准确,比如清华大学在欢迎新生入学仪式中把热烈写成热列,网友一片吐槽声,大有嬉笑怒骂皆文章之势,处长觉得此事属稀松平常,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在乡下睁眼走路还有掉茅坑的,何况烈与列只相差四点,又没写成裂,何必小题大做不依不饶,你以为能上清华的全是凭分数考上的?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还在通往罗马的路上玩命的奔跑,可人家就住在罗马,你能咋地?我说这些话的意思与清华外省录取分数线无关,别胡思乱想。
处长曾经在《读错字没啥鸟事》一文中吐槽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中将鸿鹄读成鸿浩,一时间也是雷倒瓜众,认为以文著称的北大,又是堂堂北大校长,怎么会把初中生都会读的字给念错了?处长认为,北大校长是人又不是绳(这个字只能用同音字代替),读错字有啥值得胡乱分析的?人家一校之长日理几千机,忙得焦头烂额读错个字,有啥好啰啰嗦嗦的?北大重文可以读错字,更何况重理的清华,把热烈写成热列真的无需说三道四,这样人家清华不仅仅是尴尬还有点尬介尬介了。
处长行文至此不想说三道四,准备说四道五。
一,
把热烈写成热列,其内在含义因为俺读书少无法理解,不能说人家写错了,也许是有意而为之,因为,今天的遣词造句其内在含义极其深奥,怪只怪俺们学识浅薄孤陋寡闻,更何况处长写文章也经常用同音、谐音、别字代替,你认为俺错了,是你没看懂而已,因为,现在玩手机读文章看图片,没有经常读到谐音、同音及白字,没有把手机颠来倒去的看,说明你的信息来源既窄又薄,缺乏深度和广度,还没有真正的进入网络中遨游。
二,
退一万三千二百五十步讲,即使热烈写成热列确实错了,怎么能怨清华?这里面也可能是广告公司弄错了,在制作横幅的时候没有仔细校对,或者做广告的跟俺水平一样,都是中稻田大学毕业,(要是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就不会错了),根本分不清烈与列的区别,就好象大城市里的很多人分不清韭菜和小麦一样,这又如何怪罪到清华头上,你想想人才济济百年名校大咖云集的超一流大学,会分不清热烈与热列的区别?请别污辱俺的智商,俺不信,结论是错在他人而非清华。
三,
横幅挂起来,大会隆重地开起来,也许此时有人发现了热烈变成了热列用法有误,但考虑到这是一次性用品,(注意,此句不能读成一次,性用品,这是错误的,不过阅读这句话且真正理解这句话含义的朋友可能寥寥无几。)用过了就扔掉,如果重新制作会浪费时间、经费,所以就没有更换,这样的厉行节约勤俭会风,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作风,难道不值得俺们大书特书用双脚鼓脚?所以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学子之腹,你的水平是看不透的,就算借你一双慧眼却遇到了雾霾天,你看到的还不是像雾像雨又像风?奉劝你一句,两眼平视勿贼眉鼠眼的东张西望,有些饭不好吃,吃不了还要兜着走,知道不?
如果是以上三种情况,虽不可歌但也不可泣,天下皆凡人,谁人能无过?怕只怕是另外两种情况,那就大皮炸掉了,因为堂堂数一数二的名校犯这种低级错误,真叫做是可忍孰不可忍,处长想说的是叔可忍婶不可忍。
四,
也许从新生到老生,从教授到校长真的没发现此处用字错误,因为校长接见学生的背景就是这条把热烈写成热列的横幅,这种情况可能只有几万分之一,若果真如此,那堂堂名校、人中龙凤的师生岂不是颜面扫地?处长曾经放言,不必迷信任何人,特别是所谓的名人,只要是人就有软肋就会犯错,他们也跟俺们是一样的,只是有名字的人,又怎么可能永远正确?如果永远正确的一定不是人,也不是名人,肯定是绳。
五,
最可怕的是明明看到错了,却不想说不愿说装聋作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个明哲保身见风使舵的好好先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修炼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切从自身利益考量,缺少公德心没有正义感,枉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最最可怕的是明明发现了错误,但胆小如鼠不敢说,害怕说出来后得罪同仁,不如三缄其口,又是难得糊涂那一套,装疯卖傻佯疯诈冒。在这样的高等学府,这样一群学富五车的人,似乎少了一些文化人的风骨,这如何能撑得起一流名校的招牌?
写错字没事,读错字也没事,天之骄子也是普通人,但作为数一数二的名校犯这种低级错误实属不该;那些已知错误却不想说、不敢说,更是愧对文化人三个字。著名文学家梁晓声曾经为文化人作了注解,根植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字游,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处长还想加上一句,永不弯屈(曲)的脊梁,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所具有的品德。不知今日的文化人还能否打开有如此的胸怀?
热烈写成热列,对于某些场合确实无伤大雅,数一数二的名校犯了这样的错误,也不是不可原谅,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那么多人熟视无睹,没有人站出来指正字写错了,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热烈写成热列,你能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