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很多场合听到别人说工作的最高要求就是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句话听起来没啥毛病,感觉还高大上,但细细追究,这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原因如下:
1.对错没有标准。任何工作要有明确的目标、可量化的标准、可行的措施,以及及时的反馈和持续的改进,没有目标的行动就是随波逐流,同样,没有标准的衡量,事情的对错就无从谈起;再者,大部分的决策依据的标准不是非A即B的对错之分,而更多的是权衡利弊,比如,目标考核是采用KPI,还是KSF,只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权衡后决定,越是创新性的决策,越没有对错。
2.不符合科学规律。产品、服务的质量的提升是螺旋式上升的,这就决定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是一个不断迭代和精进的过程。比如苹果手机产品,每一次都能超越用户的预期,靠的是在上一代产品的积累,结合新技术的开发和市场的反馈而不断更新换代的,我们现在看苹果手机1,不能说那是错的,现在iphone 11 就是对的。
3.忽略了市场成功的终极目标。市场是否成功是检验一切行动的标尺,过度关注产品的某一环节质量会对局部质量提升有帮助,但是否是以牺牲成本和市场机会为代价值得思考,福特汽车车门质量与支付保险赔偿金案例是是历史上关于质量和伦理的有名的争议案例。
4.打消行动者的意愿。没人愿意第一次就把市场做蹧,但能力、经验、阅历能影响一个人是否能第一次把事情干好,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及时的反馈才是不断激励一个人不断把一件事情不断做好的最有力的手段。
所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一句错误的废话,不能给你提供任何有行动力的指导,个人认为一个合理的步骤是:在行动中精进,以行动为起点,不断学习,勤于思索,善于领悟,勇于提升,这样的的循环才会让我们做任何事不断趋于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