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越过头脑的世界进入灵性世界后才发现,烦恼的力量与喜悦的力量原本同属一种能量。因为喜悦的力量是上扬的,而烦恼的力量是深沉的。要想让智慧和喜悦完全生发上来就必须深深地往下潜,促使烦恼的力量反弹上来:深入得越多,反弹上来的喜悦和智慧就越大。但是有几个人愿意面对烦恼和无明呢?都喜欢寻找智慧、光明与喜悦。所以佛教讲烦恼即菩提,无明即智慧。转不过来烦恼还是烦恼,无明还是无明,因此必须深入下去再反弹上来。
一个修行人必须具备敢于下到万丈深渊,也能从万丈深渊里再冲出黑暗,重见光明的魄力。若一直停留在喜悦中,这种喜悦也是表面的、肤浅的,即使拥有智慧也是表面的智慧,只有潜下去再反弹上来才是圆满的大智慧、大力量。成道者,乃至入道者都是把慈悲与凶恶这两种力量合二为一,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并不是把不好的、凶恶的力量摧毁消除。修行也不是每天去排除烦恼,而是如何使烦恼与智慧、善与恶的力量达到和谐均衡,统一不二。
在灵性的世界里绝对没有是非、善恶、可要可不要,这些都是头脑的产物。
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与价值。就修道而言没有一样是多余的,没有一样是需要砍掉、扔掉、否认掉的。需要砍掉之说仍然是停留在头脑层面上、用我执修道的结果。若抛弃我执、超越头脑范畴进入灵性世界后就会发现,凡是存在的都是美好的,所谓的不好是因为不会欣赏,没有达到究竟的层面,未站在一个高度往下看时,你会发现贪嗔痴慢疑皆是佛性、皆是全然的力量以另外一种形式的展现,并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释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