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睁开了眼睛,星星就有了光
你迈开了双腿,森林就有了风
你采摘玫瑰,风中就有了爱情
你想象,天堂就有了四季
你是你的宇宙,最古老的王者
你感受,生命从此有了时间
你思想,大地从此万物奔流
你归于寂静,世界再无消息
——熊培云《存在》
看完《慈悲与玫瑰》,再去打开熊培云的微信公众号“思想国”,最近一篇《生于琐碎,死于琐碎》已经“因违规无法查看”,只留下星空的封面和标题,像一块墓碑。阅读在公众号里总是被操控,书也被操控过,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至少不在书里明目张胆,标红“此处因为违规被删。”
于是,有了这本《慈悲与玫瑰》,大多数是“思想国”的上的文章。单篇阅读,随手拿来,看完丢入那互联网的深渊,就像丢入巨大的垃圾山,我不会再找出来仔细回味和咂摸。一本书的阅读,他安然躺在书房的那个角落,我想起来,还是珍宝,于是会翻出来再读读。比如《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你总会想拥有这样的一本诗集,在某个阴郁的早晨,就是在读明媚。
这整本书的文字,在我手里有时候像子弹,击中某个我自以为坚固的堡垒。
熊培云客观的论述鲁迅,不否认他的思想和文学才华,但也看见阿Q精神的在人世的普遍性,这不就是人们常常自我安慰的心理机制么,所以阿Q可能也并不见得那么可笑。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嘲笑阿Q的就是在嘲笑自己。在与我们接触较少的梁实秋论战的时候,鲁迅也显得不那么冷静。
我也喜欢鲁迅,但是原来的姿态是匍匐的,当然这个原因不必赘述。我欣赏熊培云所说的,把鲁迅当做人,才是真正热爱的办法。所以不再匍匐的姿态,一是要打破所有的单一的立场,二是要接触更多独立的思想。推而演之,有时候要坚信,必然有自由独立的灵魂在努力,你达不到时,拄着他们书本的拐杖走走。有时候要质疑,警惕在封闭单一的环境中沉沦,而后开始一点点明辨。
作为语文老师,深知被删改过的篇目是达不到此种目的的。我也在反思那些我们带领孩子们去认识的古人们,是不是也只是让他们在塑像前膜拜一下,匆匆而过。那么多年匍匐的姿态如何学会站起来?总是敬而远之如何平等对待?偏听则暗,必然万马齐喑究可哀。
熊培云的慈悲是尊重每一个具体的人,是到小饭馆吃饭时看见老板娘狠狠教训自己儿子的时候劝阻无效后自责没有报警,是看见一块钱背后因私利而产生更广博的效用。
而我的慈悲在在哪里?
今早起来,看见叶子老师说“我始终认为我从事的教育,是献给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这是五四青年节应有之义。我想我的慈悲是,接受了教育这份礼物之后,思考如何在每一堂课里,客观冷静的认识人,理解人。而后警惕自己狭隘的偏见,提供一些线索,任他们自由探索。
对自己也要有慈悲,熊培云爱电影,爱唱歌,驱车到四五十公里以外的图书馆阅读写作(因为限号也要早起),爱梵高,爱行走,去把自己想要了解的国度走一走,把每一份热爱转换成一个个跃动的文字。他担忧时光匆匆,他勇敢用力而活。这就是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生活。
我有时候很庆幸,熊培云没有像一个明星一样:曝光率有多少,你作为消费品的部分就有多少。太阳温暖,但也刺眼。
当然,作为读者,不过也是在作品中寻找到了一些共鸣,我可能是有些厌倦了在过往的时代中找“死人”的光芒,我总认为我们这个时代也需要投入一些赞许的目光,它并不那么糟糕。睁开眼,看看星星的光,迈开腿,听听耳边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