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季节。雾霭茫茫,侵占了山头,隔绝了尘世。小雨绵绵,细细地滋润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叶子。树木被雨水洗去尘埃,现出一片青翠,近看枝干,已经冒出嫩芽,想是“润物细无声”。
3月16日9点时分,佛字崖前,若干桌子由里至外供着尊释迦牟尼佛造像及观音菩萨造像。天成山普明禅寺常住和众人齐聚一地,共同纪念观音菩萨的圣诞。
今日天气虽不作美,法会亦是有序开展。整个场面庄严、清净,法雨如甘露般,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而法会的完美落幕背后,总离不开默默付出的义工师兄们。
【手脚麻利的搬运组】
天成山景区山路崎岖险峻,公路只通到官帽山,至佛字崖或僧寮,还需拾阶而上。凡到过的师兄,无不气喘吁吁,想必也都印象深刻。然而,搬运组师兄们昨天下午已经上上下下来来回回不知走过多少遍。每每提着东西爬到上面,双脚就像灌满了铅,迈一步都分外沉重。但他们俨然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雨里来雨里去,动作迅猛。哪儿需要人手,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安梁师兄见到电工组兀自搬着设备上来,还一脸“意见”,道:“搬东西这事,我们专业,让我们来!”
笔者得知张涵师兄还没进入三级修学就承担搬运工作,发心可谓猛烈,内心十分震撼。详加采访,原来是跟随他的兄弟子招师兄而来,刚到时还不是很情愿,但感受到师兄们的亲和、热情的态度,充满正能量,马上就被感染了。昨天在宾馆过夜,他睡不惯,竟是失眠了一夜,眼前却还热情洋溢,笑着说:“事后也要进入三级修学。”
【心灵手巧的氛围组】
初春乍暖还寒,阴冷潮湿的冷气,让人不由得裹紧了衣物,缩起了脖子,藏住了双手。茶室阳台上,端坐着个女师兄,一袭黑衣甚是单薄,姿态优雅。只见她右手举着剪刀,专注地望着左手的一枝桃花,似乎感觉不到寒冷。她一动不动的模样,刚好给了摄影师机会,成为了一道风景。待她剪完,围观的师兄问道:“这是要放哪的?”她轻轻地道:“观音菩萨两旁的花感觉不合适,再做两个替代。”
法会前夕,佛字崖前,笔者采访了她。她叫林雅莉,经营着一家花艺工作室,听闻法会需要人手,就过来帮忙了。昨天,她所属的氛围组一早就过来插花、做花篮子,直忙了一天。
释迦牟尼佛后面两侧各有一个大花瓶特别显眼,瓶中松针苍郁、鲜花争艳。瓶身虽仅半人高,观赏价值却有30层楼那么高。她说,这2个大瓶子特别费心费力,里边中空也不好固定。而她们都是娘子军,气力不足,费了好大劲才做出理想的效果。这样一颗供养的心,虔诚恭敬,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还有许多发心猛烈的师兄,就如常无法师所说:“感觉大家都很有次第,默默在承担,执行也十分到位。”但受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而提及,稍显遗憾。
收拾现场时,在场的义工师兄纷纷化为观音菩萨,热心帮忙,让原本需要3小时的工作量,只1小时就收拾完毕,大大减轻了搬运组师兄的负担。寒气冷冽,春雨纷纷,滴在每个人的头上、衣上、脚上,却也不觉得冷,最后也不分不清从额头上流下的是雨水还是汗水了。
结行会上,三位常住充分肯定了义工师兄们的辛苦付出,并提出每个小组,应以法供养的心,检讨其中的不足,以期在后续的法会中做得更好。
义工师兄们踊跃发言,老实地检讨自身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认真地贯彻了三级修学的方针,在修学做事中检验自己的修行。
最后,愿海法师总结道:“大家应以不影响正常的修学和工作为前提。建议各个组长人员要相对稳定,这样比较容易积累经验,更好的进行传帮带。今天这样殊胜的日子,让我非常的感动和感恩。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工作,还有修学,还能抽出一部分精力倾注到法会中,令人赞叹。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中,练就把有限变成无限,融入到无限的能力。感恩大家参与,感恩大家护持,望再接再励,把今年的部分青春奉献给普明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