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15年时间一直扎根于互联网公司,其中6年时间主要在平安金科和央企中广核产品部任职。涉及的行业主要有金融、电商和建筑行业,比如证券交易与投顾、中小企业贷款、智慧工地、智慧园区系统,最近我在复盘B端产品设计的一些实用方法论,按照这个方法可以避免走弯路,而且可以适用于市场上大多数的B端和G端产品。
今天来谈谈方法论,互联网产品方法论不是几句话或几个逻辑就能说的清楚,而是围绕产品整套的流程,从【需求采集】 - >【 需求分析】 - >【 产品设计】,每个流程都有对应策略和方法。
01
需求采集
对于产品经理首先要做的就是采集需求,也叫需求调研。
B端需求采集也分两种,一种是标准化的客户,打造标准产品服务于同一类客户,第二种是已中标的指定的单位客户,第二种相对要多一些。采集方式一般多是需求调研,调研方式一般是线下通过口述进行。下面讲讲如何调研:
先准备业务知识:如果调研前不清楚业务知识(一般同行的产品都需要有业务知识),提前熟悉相关业务知识、业务场景和角色、专业术语(专业述语很重要, 最好提前网上了解一下,比如我最初在广核建筑行业首次听到BIM有点蒙圈,不清楚是什么,后来了解就是可视化3D建模)等。
然后撰写调研用例:用例问题要尖锐、直插心脏的核心问题、还有围绕你在产品设计时碰到的各类问题,我之前在平安负责智慧监管融资项目时,在省政府厅调研时漏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后面在产品设计时只能通过电话和微信沟通,这样增加很多沟通的成本。
什么是核心问题:B端需求一般都有主角色、主业务、主流程,要抓住人员组织结构,比如需求对象是谁,主要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也可以用5W1H方式脑补一下)、先了解实际业务场景和实际问题的反馈、在调研阶段用心倾听、不懂就问、如果你发现客户说错了就要指出并纠正),并记录需求点。
以下是之前工作中调研用例
02
需求分析
在需求分析时,B端产品主要根据产品定位、目标,以及5W1H理论,围绕产品的刚需、痛点、高频....然后得出哪些需求要做,哪些不用做,哪些有遗漏,哪些潜在补充,最后按优先级归类整理(可以用思维导图),最后进行产品设计。
以下就是我之前用思维导图输出的框架图。
分析方法也可以使用SWOT分析:分析产品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这种用于C端多一些,知识的应用在于临活多变。
B端需求相对固定或集中,更多是从技术上去考虑,B端需求主要来自B端客户,伪需求相对不多。
03
产品设计
B端产品设计是整个流程的核心,当分析哪些需要要着手设计时,需要围绕需求输出详细的内容,比如可以先用思维导图,或流程图把核心模块,逻辑进行统筹一下。
不过对于产品设计,前台(也可以叫前端、应用端或客户端)和后台设计方法有点区别
PART
01
前端产品设计
上面讲过需求分析主要根据产品定位、目标、以及5W1H (who \what\when\why\which\how)
前端设计(APP/WEB/小程序):也有相应的节点(多角度思维。多场景化思维,小白思维、数据流的思维)比如需要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兼顾所有的角度面临的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业务关系,角色场景隔离(客户端),数据隔离(后台),达到抽丝剥茧的效果。按业务逻辑关系、用户进来的顺序、内容重要度,包括结合5层级去设计(可以参考详细产品设计+案例分析文章),考虑实际用途、操作流程。
(1)产品周期设计:特别是0-1的B端产品,这种关注产品从概念、使用、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以确保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多角度思维:多角度思维,每个角度需模拟化预演一下业务流程,最好用职能流程图,把每个角色的分支详细画出来,以下举个简单的流程图:
适用于建筑工地隐患整改-职能流程图
(3)多场景化思维:就是考虑不同的业务场景。比如申请时不同时间点、不同角色、不同需求、....., 或无网络时段,都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4)交互设计:产品的设计很重要,大公司有专门的UX,对于小公司来讲很少有。交互设计需要通过换位思考,以小白的心理思考产品的设计,应用端的操作简单易懂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是用户体验、交互设计。
PART
02
后台产品设计
后台产品设计分两种:
第一种是为支撑前端产品而设计的,比如服务前端的内容管理、产品管理、客服管理、用户管理...这些是为前端起支撑作用。第一种后台注重运营支撑效果,注册角色运营业务模块分类,数据隔离,其他按后台应用的配套设施。(比如用户管理、流程管理、权限管理、系统设置、字典管理、参数配置...)
下面截图为第一种模式
第二种是没有前端的后台产品设计,比如给内部使用的,不涉及前端产品的应用。以下举了两个我之前设计后台截图。当然也有第三种后台,就是前面两种的综合体。
下面截图为第二种模式
以下链接例举一个需求分析案例:
打造互联网产品,理论+案例说明(点击进入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