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考试是体现学生日常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高考,几乎是一考定终身。每年都可以听到不少学生反映,说自己考试成绩不佳,没能体现出自己平时的学习效果等等。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答题思路、策略和方法。
一、树立极其功利的考试思路
考试,就是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选定的题目,由阅卷老师根据试卷评定分数,并以此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考试的定义已经体现出4个关键信息:
1.时间有限:考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则意味着考试时间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各种题型的各种题目不断地消耗考生的时间,比如,高考数学试卷共有22个题,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平均每题约为5.5分钟,不少考生缺乏时间规划,做题时切忌千篇一律地从第一题开始做起,结果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损耗殆尽。
2.方式不同:考试是按指定的方式进行解答,则意味着根据考试内容不同,答题策略也会有所不同。比如,选择题只有依靠选项体现答案,获得分数;问答题就可以通过分段文字/公式体现答案,则可以通过针对性回答各个答题点,分段获得相应的分数。
3.精力消耗:一场考试由各种题目组成,而考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不同类型题目的精力消耗不一,心理获得感也不同。考生通常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先易后难或先难后易等策略答题,但是题目解答过半后,有的考生容易出现大脑被“掏空”的情况,精力不济,头疼不已;有的考生还神清气爽,持续不断的向题目发起进攻,这些都源自考前的不同的答题策略上。
4.分数来由:即便现在推广选择题电脑自动评分,但是主观题终归是由阅卷老师根据试卷内容来评定分数的,卷面清洁与否、字体明晰与否、内容突出与否等细节会直接觉得阅卷老师的心情,影响其主观意识,间接增加或减少该题得分,这也是“卷面分”的由来。若部分考生答题时不注意站在阅卷老师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字体潦草、表达逻辑混乱,增加阅卷老师的负担,也增加了自己考高分的难度。
因此,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受制于时间、方式、精力,高考中几乎不可能答完全部题目,要拼的不是能否完整答出题目,答对多少题目,而是答题效率。
同样的时间投入、精力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考试得分,这就是答题效率的不同。答题效率低的考生,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奋。高手真正的秘诀是在最能得分的题目上,极其功利地答题抢分,以高很多倍的答题效率来答题,减少自己答题的时间、精力损耗,以应获得更多的分数,所以分数高出普通考生一大截。
二、谋划极其功利的答题战略
有的考生考试后总叹息,选择题扣了多少分,简答题扣了多少分,其实这种思维十分错误。考生考试是通过回答一道道题去获得题目分数,累积而成此次考试的分数。考试的核心是去多得分数,而不是少扣分数。我们要考虑的是,在日常学习的基础上,如何极其功利地安排答题顺序、制定抢分技巧,让自己尽可能地多得分。
1.确定答题思路
不论是高考中哪一个考试,刚拿到试卷的时候都有2-3分钟让考生填个人姓名、考号等信息,可以简单翻一翻试卷,着重留心以下3点,迅速明确此次考试的答题思路。
一是注意试卷一共多少多少页、多少道题,避免自己紧张漏题,不管是什么考试,漏题都是大忌,就算完全不懂,也不应该空白。应试考试根本上都是按点给分,哪怕只是罗列一些已知条件,都可能达到答题点,“混”到1、2分,尤其对于水平有限的同学来说,每门考试都混那么几分,累积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二是了解试卷结构,判断选择题、简单题、阅读题等组成情况,对难题、易题有个初步感观。大部分的考生都是从卷首依次开始做,其实这是很不明智的,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坑里。虽然一般的考卷都是先易后难的排列,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不要盲目的认为前面的题一定比后面的题简单。
三是坚持一个原则:先做有把握的题目,得该得的分数,再考虑别的事宜。有的考生愿意从卷末难题开始做,他们认为自己前面的题没有问题,好坏成败就看卷末的难题做得怎么样,开始时头脑最清醒,先做最难的题成功率高、效果好,想以攻坚胜利保证全局的胜利。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际是错误的。一般卷末的题比较难,除了个别水平特别高的学生,都没有做好该题的把握。很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把这个题满意地做完。这时考生的思绪多半已经被搅得很乱,又由于花了不少时间,别的题一点没有做,难免心里发慌,以慌乱之心做前面的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谋划答题策略
每一位考生都可以依托多次模拟考试和考点复习情况,调整反思自己的答题策略,帮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精力里面多得分数。
一是先易后难。先做简单的、熟悉的小题,再做综合型的大题、难题,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果断跳过啃不动、看不懂的题目,从易到难,虽然可以增强信心,在考场上给自己积极的反馈,但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得到全部分数,切忌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二是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
三是先局部后整体。因为考试是按点给分,所以对一个综合型大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
3.一些抢分招数
答题效率高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抢到更多的分数,具体怎么做呢?这里有4个招数供大家参考:
一是立足中、低难题,确保分数应得尽得。平时做作业,都是按所有题目来完成的,但高考却不然,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做对全部题目,只有个别的同学能交满分卷,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低难度的题目。一般而言,中、低难度的题目占了全卷题目的70%-80%,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学生若能全部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这门考试就立于不败之地,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二是重视机会成本,解题以快为上。机会成本是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具体到考试之中,若消耗太多时间精力去处理难题,则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解决中、低难题。比如,高考数学试卷共有22个题,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平均每题约为5.5分钟。为了给解答中高档题留下较充裕的时间,每道选择题、填空题应在二至三分钟之内解决,若这些题目用时太长,即使做对了也是忽视了机会成本,丢掉“潜在丢分”。
三是立足一次性作答,确保答题正确率。高考是限时限量的选拔性考试,对于理科考试尤其如此。比如,全国卷的理综满分300分,生物满分90分,化学满分100分,物理满分110分,2个半小时的答题时间其实很紧张,不允许考生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特别是综合型题目中的关键步骤,务必要力求准确,宁慢勿快,提高成功率,力求一次运算成功。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要“准确看条件”:如“所有主族元素”、“标准状况下”、“温度不变”、“室温时”、“无色”、“酸性溶液”等。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习惯先在草稿纸上答题的同学要注意做好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
四是学会分段得分,力争多次踩点。高考阅卷评分办法是“踩点给分”,即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理科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作文尤其主要开头和结尾,这些都是常规的“给分点”。高考试题为了达到理想的压分度,往往是难度逐步加深,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分是几分,能做几步就做几步,千万不能产生定势,要“极其功利”地答题。
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扣分。如果遇到啃不动的难题,要学会分段得分,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虽然未得出最后结论,但已经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数,实现“大题拿小分”。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分段得分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