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深知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中国之中。掀开历史的篇章,细细品尝这个中滋味。文以载道,文更以传情,古代先贤的文章总会给人以启示或规律。正如《出师表》一文便会让人深觉体会“忠”这一字的深层涵义,至于《陈情表》更多地将这“忠”与“孝”完美璧合。
谈起《陈情表》你可别误解我是初读,早在初中就一睹其华。大概因为年龄还小,没有深层次感受和理解它,便还觉得李密这人对皇上怎么如此这般阿谀奉承。时至今日,再读文张,却又是另一般滋味在心头。甚至觉得原来的想法倒有些可笑了,只是看见了真正意义上的李密,一个如此孝顺的刘氏又忠于陛下的李密。常言道:忠孝两全。可真要两全起来还实在有些困难,而此人李密便可以做到。他为了给和自己相依为命的祖母送终,不惜舍弃官位和富贵,真正做到了“孝”字。另一方面,他对朝廷与皇帝的忠心也从未断过。他深知朝廷对自己的恩宠与重任。于是在祖母去世后重新为官,用这余生奉献朝廷。可谓是做到了“忠”。忠孝两全却又忠孝两难,是李密才让我看到二者完美融合。我大言不惭,李密用他的孝心打动了他自己,打动了皇帝,更打动了后代的你我。
“忠”我们暂且不论,我们来说说“孝”。历史记载,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除李密之外,许多文人骚客的名句我们也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这足可以说明“孝”已经深入人心,每个炎黄儿女之心,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影响颇深。但由于种种原因,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之中,传统孝道仿佛被人们所淡化和遗忘,甚至被扭曲与误解。才至出现了一件件虐待父母和杀害亲生父母这种可怕可悲又可思的事情。我有时候也在想,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人们的想法与观念怎么了?传统的孝道遗失之后又去了哪儿?还有些人,大概是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时间再也没有推开过家门,没去看一眼把你从牙牙学语辛苦拉扯到大的双亲们啊,他们是真的需要你我去关心和照顾。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他们的悉心呵护与抚养,何来今日之你我。这个社会终究还是沦丧了那些曾经美好的孝道文明,变得人心难测了。
你还记得是谁教会你认第一个汉字,又是谁耐心教导你走路和说话,谁教给你生活能力与常识,现在看来又何尝不是人生哲理?更是谁在黑暗的夜中扶你了一把。对,不错的,是你的父母。也只有他们为你付出为你操心却不求任何的回报。你醒一醒吧,和那些还在沉睡长眠的人们啊。试着从今天开始去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一下你的父母亲,尽一尽本就属于你的孝道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时亲不在。”且先不说真善美假丑恶,孝敬你父母莫过于是最大的善良。那就请你我一起将遗失的重塑起来。
当然,也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多的传统故事。人人都熟知的《二十四孝图》就让我们可以亲眼目睹孝敬父母的场面,割股疗亲、卧冰求鲤等故事虽没有科学依据,在今天看来或许十分荒唐也实为古代文化之糟粕,但就故事本身而言初心仍令人感动。就连小动物们尚都懂得孝,乌鸦都有反哺之意,羊儿更有跪乳之恩。小动物们亦是如此,那更何况你我呢 ?
百善孝为先。此话人尽皆知,但多少人只是一句口号,真正落实做到的人却有几人?恐怕也是寥寥无几。孝敬为人父母,是我们做子女的本分。当再读《陈情表》后,不止是我相信更多的人会从不同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孝道观。但我却坚信一点,无论你怎样理解,孝文化与孝观念它不会湮没。
它总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不为什么,只因为它是孝。你陪我长大,我更愿陪你一起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