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后,柔和的阳光透过窗户扫进屋里,我随意翻着发黄的书卷,孩子在旁边自由嘻戏,一切莫不温暖如初。正当我陶醉在这样静好的时光里时,突然手上传来一阵剧痛,把我硬生生从这样的美好中拉了回来。
低头一看,正是那调皮的儿子,手里拿着一根不知从哪里找来的鞋带,用带塑料头的一端使劲向我手上扎着。
“你在干什么呢?”我有些生气。
“爸爸,我在给你打针呀,你不要乱动”。孩子一脸稚气,又是一脸认真。我有些哭笑不得:“你这是从哪里学的?”
“就是上次我生病住院的时候,那个医生就这样给我打针。你别动,我再给你抽血化验”。孩子继续做着他认为正确而神圣的事情。
哦,原来是这样。小孩子的记忆力还真是强大。我这样想着。
我不记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熬过那一次次生病的痛苦时光,不记得每次都吃了什么药,都要打多少针,也不记得父亲和母亲是如何整日整夜不眨眼的照顾我。我只是听母亲说起,那时的我身体不好,三天两头往医院跑,不打针都不见好,一月好多次。
可是我,竟不记得了。我想我真是个大意的人。
可当小宝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我知道,曾经的不记得都会一一重演,甚至会以更加痛苦的方式。其中的一个,便是打针。打针这个话题,想必对任何人来说都不陌生。在亲人身上发生过,在朋友身上发生过,在不相干的路人身上也发生过,我们也担忧过,难受过,操心过,可是从未有任何一种比目睹自己的孩子打针更让人痛苦和煎熬。那种感觉,只有为人父母了才会明白。
细细想来,对于小宝打针这件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懵懂无知。
小宝出生后一直到两岁以前,在母亲大人和妻的悉心照料下,身体还是挺棒的。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小脸胖嘟嘟的,一天各种折腾各种玩耍,毛病基本没有,所以这一时期的打针主要集中在打各种防疫针上。
第一次去的时候,小宝看着穿白大褂的医生,看着里里外外拥挤躁动的人群,看着大大小小神态各异的小孩,感觉挺稀奇,瞪大了眼睛吃吃的笑着。一直到把针打完,也没哭一声,连医生也竖起了大拇指。
第二次去的时候,我以为他已经习惯了,哪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小家伙一点也不配合,又是伸胳膊又是蹬腿,哭的面颊通红,怎么劝也不顶用。最后只好采取强硬措施,抓住手脚强行按住才算完事。针是打了,但已初步让我见识到了小宝的威力。
转眼间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又到了打防疫针的时间。早在几天前,我们一家人已经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母亲说:娃喜欢喝牛奶,先给他许个愿,认真配合就有牛奶喝;妻说:娃喜欢坐摇摇车,打完就带他去坐一下,不然哄不下。我怎么办?当然是抱着他,反复的给他做思想工作了。
那知道这次小宝起的早了,轮到他时已经哈欠连天昏昏欲睡,全程一声也没出,只是愣愣的看着医生忙出忙进。我们都乐了,估计这娃基本上还处在做梦的状态呢。这一次算是比较顺利。
后来的几次,小宝有时会嚎啕大哭,有时又比较淡定,好像老天爷的脸,多变的让让人措手不及,没有稳定的时候。我深深感到了这件事的艰难。
第二阶段,极力排斥。
真正的痛苦来自于一七年后半年。从九月底开始,小宝就开始持续低烧,晚上忽高忽低,白天又不怎么明显。母亲很是着急,带孩子在附近的医院看,买了许多药吃,也不怎么见效,就催我赶紧回去想想办法。好不容易等到国庆长假,我和妻赶紧把孩子带到医院再做检查。医生说扁桃体发炎严重,需要住院。这一住就是一个周。
住院当然就少不了输液治疗。许是生病不舒服的原因,也出于对针头扎入的惧怕,这时小宝对打针这件事非常不配合,拼命挣扎,大声哭泣,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我们一家人使出浑身解数,但效果并不明显。开始是对医生的极力排斥,一看见医生来就开始大吼大叫,嚎啕大哭,不停的让医生走开。有时候还用极其无助的语气对医生说:阿姨,你千万别给我打针了,我的病已经好了,再给我打针我就不谢谢你了。
后来眼见这样不管用,又说:那你要轻一点打,我怕痛。一边说着一边哭着,让人心里倍感酸楚。两三天之后,小宝开始变得暴躁起来,不愿意呆在病房里,也不愿意呆在医院里,各种折腾,哭声充斥着整个病房。我和妻无法,只能抽时间带他出去四处转转。一到外面,小宝就兴高采烈玩的不亦乐乎,一回到医院就撇着嘴止不住眼泪,总之那段时间,小宝对打针这件事的恐惧已经到了骨髓里。后来无数次做梦都围绕这个主题,无数次午夜醒来把家里当成了医院,哭闹成了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第三阶段,理性认识。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打针这件事一直是孩子心里最大的噩梦,以至当他不听话的时候,我们都拿去医院打针这件事吓唬一下,效果相当明显。于我和妻的内心,当然也是孩子的内心,这事最好永远不要发生,对谁都是一种折磨。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身体健康一切正常,每月一次的防疫针总是避免不了的。
由于前面的几次折腾,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备受摧残,因此只能提前入手,想办法化解孩子的心结。
我用了一个周的时间,反复给小宝讲解关于防疫针的相关知识,告诉他打防疫针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以达到不生病的目的。但是并不能轻易过关。孩子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各种问题,如:那xx姐姐怎么没有打?我告诉他,那是因为人家已经打过了!这时孩子又会问:那xx哥哥打了没有?我告诉他,人家已经去过啦。
反复询问,一直到把所有的小朋友都问个遍之后,又问:打防疫针疼不疼?我怕疼!
我当然说不疼了。然后再强调,打了防疫针就不会经常生病,就不会去医院,也就不会有医生给打针了。
整整一个周的时间,我和孩子对话的主题,始终围绕着“打针”两个字,围绕着“打什么针?疼不疼?需不需要住院”这些问题展开,可谓不厌其烦,让人口干舌燥。经过无数次的强化训练,小宝终于明白了“小孩子必须要打防疫针,不打针可能会生病”这个道理。过程虽然艰辛,但有这样的收获,心里还是异常欣慰。但愿小宝以后能够健健康康,成功度过每一个难关!
教育心经:初为父母,许多时候总是习惯于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孩子,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样的结果就是失去了父母应有的耐心和恒心,岂不知这正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或者母亲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长应该和孩子一同成长。慢慢陪孩子走,把父母的时间浪费在孩子身上,这是最好的浪费。知识的积累,就像银行的储蓄,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而得来的。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也一定要知道,儿童对这个世界除了好奇,还有恐惧,但只要教育得法,再大的恐惧也会被他们轻松化解。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我们要带着敬畏之心,小心的呵护,和引导,惟其如此,才能帮助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