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奸臣的黑暗年代
第八节 说原因
前文详细叙述过,秦桧两居宰相,独相十七年,劫制君父,唱和误国(《宋史.秦桧传》语),党同伐异,权势滔天,陷害忠良,提拔亲党,开门纳贿,富可敌国,阴险狡诈,包藏祸心,种种劣迹,赵构难道不知情?如果知情,为何不将他罢免?赵构不罢免秦桧,是不知、不想、还是不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赵构会重用秦桧。
封建社会帝王用人,一般来说,从三个方面考察:第一,忠心程度;第二,政治观点和自己一致,这实际是忠心与否的补充;第三,才能。至于廉洁程度、个人私德等,统统不是障碍,尤其是在不稳定时期。
首先,秦桧的忠心有问题吗?还真没有!至少在赵构眼里是这样认为的!北宋灭亡,金人立张邦昌,秦桧是主要反对者之一。北宋被俘至金国的文臣很多,也有很多屈膝为金国服务的,而他秦桧想方设法逃了回来。在赵构看来,秦桧是忠于赵氏江山,忠于他这个皇帝的。
其次,秦桧和赵构的政治观点一致吗?可以说,那是“相当一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秦桧坚决拥护赵构的“议和”政策。从即位开始,赵构就把“议和”定为基本国策,这是讨论赵构和秦桧关系紧密的先决条件。许多人认为,“议和”是秦桧提出的,是秦桧挟制赵构做成的,那真是无稽之谈。“议和”是赵构的基本政治观点、既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几方面的证据:即位之初,赵构频繁派遣使者,名义是通问,实际就是想“议和”,只不过金人不搭理他而已;“绍兴和议”前,秦桧曾三次请赵构考虑清楚,赵构一再表示,决定“议和”,绝不反悔;更为重要的证据是,秦桧死后不到四个月,赵构开始清算秦桧的错误用人,错误政策,有位东平进士梁勋上疏说指责秦桧“议和”,赵构勃然大怒,将他流放在千里之外,并下诏强调:“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宋史.高宗本纪八》)。赵构诏书说得非常明白,讲和就是他赵构的一贯国策,秦桧只是促成了这件事而已。
二,收兵权,固皇权。这个观点,秦桧和赵构也完全一致,当然前期宰相赵鼎也是这个政治观点,在任期间收了刘光世兵权。而秦桧则帮赵构收回了张俊、岳飞、韩世忠三人的兵权。且这三人是当朝的主要大将,完全解除了赵构的心头大患。
三,杀岳飞,树威信。杀大将这件事,是赵构敢想而不便于做的大事,秦桧帮他做到了,杀害忠良这样的卑劣事,也就只有奸臣愿做、敢做。杀岳飞,说到底,就是赵构利用秦桧而已,而秦桧则以此邀功、邀宠、邀信任!良臣、忠臣断然不屑于为此勾当!
基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秦桧和赵构的政治主张完全一致。
最后,才能方面,秦桧有吗?当然有,议和,别人做不了,他力主促成了;韦太后,他也接回来了;收兵权也顺利;杀大将,他毫无愧色;而且,秦桧宰相任期间,除了害人,还做了一点政事,主持修订了多部法令,公元1140年十月,秦桧主持完成《重修绍兴在京通用敕令格式》(“敕、令、格、式”是宋代法律名称);公元1141年七月,秦桧主持完成《徽宗实录》;公元1142年十二月,秦桧主持完成《六曹寺监通用敕令格式》;公元1143年十月,秦桧主持完成《监学敕令格式》;公元1147年十一月,秦桧主持完成《重修免役敕令格式》;公元1149年六月,秦桧主持完成《吏部续降七司通用法》;公元1149年五月,秦桧主持完成《中兴圣统》;公元1151年八月,秦桧主持完成《重修诸路茶盐法》;直到死前一个月,秦桧还命人完成了《绍兴宽恤诏令》,因此说,秦桧的能力不是吹出来的。
秦桧的表现,完全符合封建帝王的用人标准,但是历史上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封建帝王利用完你之后,便卸磨杀驴,过河拆桥,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而秦桧为什么直到死之前,基本都受到赵构信任,死后也没有造赵构清算。答案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秦桧虽阴险奸诈,但并不飞扬跋扈,秦桧是典型的奸臣,而不属于权臣。
权臣最主要的特征是对国事、政事有最后拍板权,而秦桧只有建议权,没有拍板权。我们说几个事例,大家就明白了。秦桧最恨赵鼎、李光、胡铨、张浚四人,他甚至将赵鼎、李光、胡铨三人的名字写在自己家的“格天阁”里,日夜想杀之而后快,但始终不能如愿,因为杀大臣的决定权在赵构手中。赵鼎是因为病情沉重而自杀的,李光、胡铨、张浚都比秦桧后死。特别是胡铨,只是一个小小的编修官,曾上疏,说要斩秦桧之头悬之国门。秦桧虽对他恨之入骨,却终究不敢矫诏,动用屠刀杀他。
秦桧打击政敌,给政敌安置的罪名不外乎“谤讪朝廷、指斥朝廷、怨望朝廷、立党沽名、有无君心”,说到底,都和赵构或朝廷有关系,秦桧之所以动用这些罪名,因为只有这些罪名才能激起赵构怒火,而且赵构想保护也不方便,总不至于我宰相说有人骂你皇帝了,你皇帝还说骂的好、骂的妙、骂的呱呱叫!由此可见秦桧的奸诈。比如秦桧打击张九成,先让何铸上疏,弹劾张九成依附赵鼎,张九成只是降职,秦桧不满意,让詹大方出手,弹劾张九成和高僧宗杲“谤讪朝政”,赵构立即发怒,将张九成流放南安军(江西大余)管制。
孝宗赵眘入宫后建节(被授予节度使)、封公、入资善堂,都是在赵鼎主持下完成的,秦桧上台为宰相后,就有换储君的思想,一是赵鼎是他最主要政敌之一,他推荐的皇帝继承人,秦桧当然不愿意接受,二是赵眘和秦桧不合拍。因此秦桧一当权,便提请进封另一皇位候选人赵伯玖为崇国公。即便如此,因为赵构不同意换,赵眘的继承人位置,秦桧始终无法动摇丝毫!
公元1149年,地方上奏降甘露、治安好监狱空无一人,赵构特意告诫秦桧说,上奏狱空不是好事,要查证验实,虚假的要治罪,否则,甘露瑞芝之类的虚诞东西就会多起来。赵构还对秦桧说,百官近期轮对(官员轮流面对皇帝,指陈朝政,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多人请假,轮对制度,就是让朕闻所未闻,有什么忌讳?诸如此类的告诫,就是敲打秦桧,防止秦桧蒙蔽自己。
再如公元1154年进士考试,秦桧想让自己孙子秦埙做状元,赵构毫不给面子,直接出面干预,将秦埙降为探花。
正因为秦桧的“相权”没有最后拍板权,所以他威胁不了赵构的“皇权”,相权和皇权没有冲突,秦桧也就安如泰山。
二,秦桧虽然对下作威作福,但是对赵构谨小慎微,很尊敬。前面叙述过,秦桧甚至不允许秦熺穿黄色的衣服,因为赵构传黄色龙袍;秦桧得知妻子王氏在吴皇后面前吹嘘,家里的海鱼比皇宫里的多、比皇宫里的大,立即让王氏送青鱼进皇宫,甘受吴皇后嘲弄,等等。
秦桧从不在赵构面前大声说话,即使是和政敌争论,内容也是三言两语,语言精简,点到为止。李光曾和秦桧在赵构面前争论,李光性格耿直,说话冲,直接斥责秦桧。而秦桧,一直默默承受不说话,李光说完后,他仅说了一句:“李光没有人臣礼节!”一句话就兜在赵构的心窝窝里。
三,秦桧的办事能力确实强悍,赵构用得顺手,乐得清闲。所以有言官弹劾秦桧,赵构直接说;“秦桧,是国家的司命”。司命是什么,是神话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赵构对秦桧能力是多么认可!
秦桧死后,赵构对他的评价是:秦桧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
假如你是一位领导,你的下属中,有一位既和你有共同语言,又非常尊敬你,而且办事能力超强,拍马屁的水平又高,你会不会喜欢他?赵构用秦桧,正如清朝的乾隆皇帝用和珅一样!
佐料:《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二,《宋稗类钞》卷二记载:秦桧死后,赵构对杨存中道:“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其畏之如此。
对这句话,很多人解读说,赵构为了防范秦桧,经常在朝靴中放匕首,以备不测,赵构害怕秦桧以致到了这种程度!是这样么?我们来略微分析一下。
秦桧是公元1090年生人,赵构是公元1107年生人,两人相比,赵构年轻十七岁;秦桧书生出身,读了一肚子书;赵构皇子出身,除了读书,还需练武,如果两人年龄相仿,秦桧也远远不是对手,何况秦桧大了近二十岁,赵构有必要携刀防备秦桧吗?假若秦桧动用武士,皇宫安全警卫是杨存中负责,如果秦桧能调动皇宫警卫,赵构藏把刀又有何意义?
这句话赵构有没说,存在疑问,如果真说了,为什么对杨存中说?就有很大学问了。
秦桧死时,跟随赵构的元老只有杨存中、刘錡在世了。刘錡外放,朝廷中唯剩杨存中!杨存中负责宫中保卫长达二十五年,“权宠日盛”。秦桧在,秦桧可以压制杨存中,秦桧死了,无人与之抗衡,所以赵构特意对杨存中说这句话,以此敲打杨存中,暗示你杨存中安全工作做得不到位啊,还让我皇帝在靴中藏刀保护自己!杨存中听到这话,会是什么反应?他能不谨小慎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