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校对话张良老师的云论坛,先是被他大跨度探索震撼了,从一名高中教师到南风窗记者,到自由作家,到为实现教育创新而创办泉源高中,到为帮助到更多的人而创办爱米云助教,一路行走,一路探索,经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踏出了一条奔向未来之路。
从教育开始,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归教育,不断地去寻找教育的源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人内心的力量,开启心中的泉源,我感觉张良老师奋斗的历程,像那源头活水,源源不断。
从1991开始,他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没找到特别的感觉,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考取了研究生,1996年到南风窗当记者,曾深度报道过《改革总动员,摸着“地雷”过河》,当谈到他为什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写出那样有深度的报道时,他说这与他以前的积累有关,以前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锻炼了他的各种能力,也开阔了他的思维。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是单一的、某一个领域的老同志,现在学校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教语文的教不了数学,教数学的教不了历史、政治!比如:某道数学应用题学生不会,请问是语文的问题,还是数学的问题呢?如果学生没有对语言深度的理解,就很难转化成数学模型,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扩大知识的边界,使自己成为一个快速的学习者,我深以为然。
2018年汶川地震,张良老师作为一个自由作家,用三年时间追踪采访,在200多位采访者中谈到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活着走出废墟呢?通过采访得知,支撑这些人走过最艰难的时刻的是他们内心仅存那一点点信念!回味我们现在的教育,孩子缺乏抗压能力,一遇到一些问题就受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教育不是只教给孩子们知识的,而是要教给他们未来面对挑战和困难的勇气!以今年这次疫情来说,我们面对无法预测的灾难如何看待未来世界的趋势呢,以传统的教育,传统的课程设计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吗?
为了开启创新教育,张良老师创办了泉源高中,通过游学的方式让学生呆在全国不同的地方学习,培养他们跨文化沟通能力,让他们感受不同的文化,获得不同体验!在那里,人人是老师、事事是教案、处处是学校,激发了孩子们自主生活、学习能力,也通过合作,打破学科界限把教材进行分块整合,重建课程结构,说到这里,真的很敬佩张良老师的果敢与睿智。
张老师习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教练,也认为老师的角色就应是教练,给自己留出时间,做一个观察者,及时激励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让孩子有成就感、获得感、愉悦感!思维不同,结果不同,他学校的孩子有的已进入高校学习,有的已经出国,他的学生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能迅速地适应,这一点也是我听课印象最深的,而我们现在的相当一部分孩子在这方面是缺失的!
没有强大的资源和工具、技术的支持,很多美好的教育理念是难以持续和落地生根的!2015年,张良老师创办爱米云助教,从课程、资源、技术等各个方面帮助老师优化教学的架子链,让老师的输出更为方便、快捷;对学生而言,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互动中完成的,随时的状态,随时的训练,随时的能力,让更多的孩子得到了更好发展!
说真的,第一次听说未来学校时,我心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现在有了课程、教学、组织、环境这四大支柱的支撑,觉得那个令人神往的学校在我心中逐渐的明朗起来!
张良老师作为一名探险者,虽然心中没有一张提前绘制好的地图,但凭着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以一份强烈的信念,一份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向人生的巅峰!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无路,走的多了,就成了路!
很幸运,我加入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团队!尽管,我是一名小小的乡村教师,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但也希望通过萤火、水源、山洞、山顶四个场景的坚守,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这粒种子或许会在未来的某时某地生根、发芽!
追随自己的内心,积极努力,持续耕耘,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