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就会,一考就错,不外乎这三大原因(再忙也要读一读)
微信公众号:亲子教育课堂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总说因为粗心丢分,家长也就信以为真。
这样一来,真正的问题就被掩盖了。
作为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做好归因
找出问题之所在。
孩子基本功不扎实
一定要明白: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力的教育。指望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是最难实现的愿望。
辅导孩子写作业,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情。
孩子一放学就只想玩,丢下书包完全不管作业,还得三催四请才不情不愿拿出作业本。
好不容易坐下来了,却迟迟下不了笔,不是拿着笔抓耳挠腮,就是对着书本发呆。
问他却说:“妈妈,我不会做。”
多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产生怀疑:我的孩子就这么笨吗?
老师想说,孩子并非真的不会,而是懒得学会。
上课的时候,老师把新知识都详细地讲解了,孩子听懂了,也就以为学会了。
可若缺少课后的复习、思考和作业,只是「听过」的知识不会被真正吸收。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越聪明的学生,越懂得课后学习的重要性。
平时辅导作业的时候,很多家长习惯了“陪读”,有的始终在旁边指点督促,有的实在看不下去,直接动手帮孩子完成作业。
家长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
反正做错了有人帮忙修改,不做了有人代劳,考差了还有人帮自己找借口。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会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也就习惯了偷懒,不动笔,不动脑,也不学习。
所以,我们家长的监督就尤为重要了。
孩子考试时非常
紧张,心态没有调节好
所谓"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影响。
考试的时候心里会感到紧张,
一紧张就会马虎,
马虎就会使得平时做的对的题出错。
所以不要把考试看的那么重,
聚精会神的做题,
不要想太多和题目无关的事情,
那样出错的几率就小了很多。在考前复习的时候,
我们必须核实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把学的内容记住了,
题目是否真的会做了,
也就是在纸上把记下来的内容或者做出来的题的步骤再原封不动的默写一遍。
如果一直这样核实自己一定会发现有什么地方是写不出来的,
这样的话就把写不出来的那部分再好好学习一下,
然后在去试着写出来。
等能100%确认的时候,
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其实在考试的时候,
应该锻炼一下自己做题的速度,
所以应该在考试前,
针对自己的情况,
分配一下自己的时间,
或者在第一次做的时候,
专心一些,边做边查,
有一个东西叫做「内隐记忆」
所谓"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影响。
通俗点说,就是一时不能复述出来的知识点,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
很多小伙伴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回答一道看似无从下手的题目,其结果并不一定很糟。
当然,不全然是你的运气好,深层次的原因很可能是你之前看到过相关的知识点。
即便你不能全面、准确地复述出该知识点,但你仍然可以把握住它的轮廓。
所以说大可不必为某几个反复记不住的知识点而紧张焦虑,
因为在考试时,
那些隐性知识还是有可能被提取出来的。
课下练习练的很少,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做题不彻底,过于依赖参考答案;
学习没有针对性,做题贪多求全;
不懂归纳知识点,学过了就忘了。
学习习惯,也称studying habbits,
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
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那么,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哪些呢?
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独立专研、善于思考的习惯
自学的习惯
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
这些好的习惯是如何培养的呢?
认真的选择学习的地方
恰当的利用课堂的时间
粗略的浏览要读的文章
正视对考试的认识
温故而知新
预习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孩子之间的差异,归根到底,就是习惯的差异。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摆脱“积懒成笨”的困扰,家长、孩子、老师要一起努力:
把钱花在刀刃上,教育不能盲目从流,适合孩子才好。
用检查代替唠叨,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狠得下心来管教,不纵容,不偷懒,守护孩子的成长。
最后,我想说的是: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在孩子自觉性不高、不会学习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正确教育、督促与引导,才能帮助孩子成才。
/ END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亲子教育课堂。超全的育儿经验、学生心理辅导、教法学法等等,我会第一在此时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