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在散文《翠湖心影》中写道: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
翠湖俨然已成为昆明的名片,正如西湖之于杭州、大明湖之于济南、瘦西湖之于扬州等等。
很多年前去昆明时,我带着一本旅游书籍,循着地图游览到翠湖公园。
靠近市中心竟然是一片湖,这真的是很独特也很少见。书籍中记载,翠湖曾是吴三桂的度假花园。后又有阮元、唐继尧修筑南北、东西长堤。
园内水榭亭台、长廊小径,颇有点江南园林的特色。湖中有堤,堤边垂柳拂波,池中锦鲤悠闲穿梭于莲荷之下,景中有画,画中有景。
“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翠湖不愧为城中碧玉。
然而,最吸引人的却是湖面上飞舞盘旋的红嘴鸥。还没走近翠湖,最先看到的就是那些翩跹起舞的白色精灵。
这种海鸥通体雪白,嘴红如血,故称之为“红嘴鸥”。
据说自1985年起,每年的10月份,成千上万只来自遥远西伯利亚的红嘴鸥都会飞越3000多公里,群居于温暖如春的翠湖和滇池湖畔过冬,直到次年春天再飞回去。
还听过一个非常感人的关于海鸥老人的故事。
说的是当时有位退休的老人发现这些红嘴鸥体力渐衰,就开始固定喂食。
经过多年相处,这些海鸥也就丝毫不惧怕老人的接近,而老人每日晨昏也必定会到翠湖喂食探望。直到有一天,老人再也无法出现,但海鸥似乎仍然在等待老人的到来。
多日后,有人将老人的遗照带到翠湖,红嘴鸥便聚集在相片旁,久久不愿离去。
经过三十多年与人类和谐共处,无限亲近人类的红嘴鸥已成为翠湖、滇池、昆明的一大景观。这些鸟儿早已经把人类当作最好最信任的朋友,非常大胆地敢于在游人的身边接受投喂。
人鸥共乐、人鸥同嬉,也不失为人类与大自然相映成趣的美妙画作。
汪曾祺先生在文中写道:
除了到翠湖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
回想到曾经的自己,何尝又不是穷遛呢?
翠湖本就是昆明城中不收费的景观之一,节假日、周末自然而然就是市民、游客最好的去处。
那时,我在昆明生活,每到休息日,总会约着朋友坐车到小西门,逛完商业街,顺势步行到翠湖边的小餐馆吃份小锅米线,然后唆着冰粉,溜达到翠湖堤岸边的长椅上坐上半日,烤烤太阳,喂喂鱼儿,倒是惬意得很。
后来,再来昆明时,都是带着孩子一起前往翠湖观荷赏鱼,享受夏日的清凉。
只可惜,离得远,来的机会是少之又少了。
生活节奏在变快,压力负担也越来越沉重,总是无法让自己放慢脚步,总是驱赶着自己不停地走。
所有的美好都是一掠而过,从不肯在心里停留半分。
其实,在忙碌中给自己找点空闲,抬头看看星空吹吹风也未尝不可。
抽空去看看海鸥吧,这个季节这些老朋友们已经不远万里不辞辛苦如期而至了,不去见一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