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寂寞如雪,看完《悲惨世界》与《中国合伙人》,赖在寝室不想去学习。想找人聊天也不知道找谁。想了想所有能够聊上天的人,竟然发现没有一个能够打电话约出来。算了,寂寞只是一时的,只是需要时间将它带走就行。
时间过得真快,倒计时的数字越来越小,心里也不免开始慌张起来。最近阅读和学习懒懒散散,从暑假开始各种闲散的读着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书: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视读哲学、视读心理学、视读东西方哲学、乡土中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积极心理学、社会工作技巧演示、看完了悲惨世界、读书的危险、中国发展简报合集,乱七八糟的加起来感觉还不错,但还是觉得自己的积累太单薄。思考的越来越多,但是也越来越理不清自己的想法,今天回寝室的路上和战友聊着为何自己在阅读时有一种快感,然而当合上书后这些思绪却荡然无存,这其实是因为书中的观点还没有变成自己的吧。
回寝室,两个室友针对是否应该在洗澡前换好衣服对我的行为做出了辩论,其实是一边到的否定我的行为。不过我却不是在意他们针对这个习惯发表的评论,而是联想到了今天才看到的齐美尔对两人互动三人互动的讨论,以及心理学上讲到的积极情绪与积极评价。或许这才是真正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吧。不过一直没有能够找到交流和探讨的同伴也让我比较苦恼。
现在这种比较纯粹的我觉得算是一种唯心的个人知识结构框架的搭建活动是很有意思的。不断接触新的理论,看国内外的大家如何看待社会、如何分析社会与个人心理、如何阅读都让自己受益匪浅。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现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宗教、生物学等各种学科神秘而又有趣的联系。
前段时间和踏上工作道路的同学交流,同学用一种谦卑的心态告诉了我许多自己的感悟,而自己其实也需要以同样谦卑的态度面对现在的学习。
然而自己常常会陷入一种懒惰的陷阱中去,或者说是自己不是一个耐得住性子的人,不求甚解的心态一直让自己无法多坚持一下,总是没有目标的按照一种比较模糊的道路在前进。而懒散的心态很快就会变成消极心态,后患无穷。
能够有时间反省,不应该总是坚持说“以往之不谏,来者之可追。”反省便应有所改变,而不只一个期待或者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