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中,何安下被师父撵下山门后,师父对他说,只有经历了红尘中的善恶是非爱恨恩仇,才能领会真是的大道真谛。最深的修行还是在世间,在事上磨。看一本书,记下笔记,就完成修行了?看一次电影,翻看完影评就算完了?若没有经历过,知道了感同身受的不易,记下这些东西,翻看这些东西是没有用的。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让我们久久不忘的都是那些与我们自身的遭遇相契合的,相共鸣的。其他的,都是暂时存放在脑子里。在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它们便跳跃出来让人恍惚雀跃。若以后,未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之前的储存则是无用的。这样来看,读书,看电影等等间接的事情还是要做的。以后遇到,这就是支撑。
梳理了最近在自我认知上的一点感悟。
不要对别人抱有期待。
我相信,人与人的每一场相遇,都是缘分。只是并不是每一次的相遇都要发生一段故事。我不该对每一个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抱有期待。太过多的期待,源于内心的贫乏。心灵的贫瘠,挤不出一点一丝的温柔,才转而会对别人抱有期待吧!这种期待引得自己左顾右盼,内心焦虑,甚至,自我怀疑。《妈阁是座城》中的梅晓鸥是一个输家,彻头彻尾的赌桌外的输家。输就输在对赌徒抱有期待。剧中说,做一个叠码仔,只要不赌,最后都做了老板。比如,华仔。梅晓鸥不赌却也没有做成老板。为什么?因为她赌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期待。她期待着段凯文们,史奇澜们讲了信用。真的不该对别人抱有期待的。人生的问题,生命的困惑,生活的遭遇,总是自己的责任,要自己扛起来,这是任何时刻都不变的,能肩负起自己生命责任的人,更能够深刻地与人对话。在我软弱时,总想着他救。我静静地等着救赎。他未出现,我也慢慢明白,这终究是我一个人的事。我要自救。
谈谈克制
在修炼里,要克制到喜怒不形于色,才算是真正的厉害。可是一味地克制,极力的克制就是修行到终极了吗?不是的。我们修行自己,是为了使自己获得完满,在一些人身上,我们的喜怒不形于色反倒成了伤害。严歌苓在《圆桌派》中谈到克制情感时说,要明白在什么时候克制情感。你的一味极力的克制,有可能被对方视为漠然,极有可能导致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克制必不可少,释放也要有。克制该克制的,释放该释放的。这才是我们的修行所在。寻找克制与释放之间的平衡点,是我们一辈子的修行。
自律
茫然,丧,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刷视频,追剧觉得有愧疚感,读书学习心又不静。没有一个爱好可以支撑自己走出无聊。是爱的不够,是不知道爱什么。没关系的。从自律开始,总有出路。曾国藩,我的精神导师,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要义。整天沉溺于茫然里,无所事事,不如做一个自律的人。早起,安排好一天的任务。练字,读书等等。去做,去坚持,去消化茫然。成功的因素很多,自律是共性。茫然的原因很多,自律是解药。做什么都好,做就好。有时候,减少自己的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茫然的袭扰。茫然有时候是因为选择太多而引起的焦虑,不要贪心,减少可供自己选择的可能性,坚定地做好一两件事即可。
安静
想得到别人关注的人,想来内心一定很脆弱。做朋友圈,空间里最不安分的人,跳着蹦着,想要别人知道自己的近状。不过,朋友啊,说句可悲的事实,没有任何人关注你。鲁迅有这样一段鞭辟入里的话: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做一个安静的人吧,安静的做自己要做的事,安静的过自己的生活,不要想着为别人所知。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无闻的,可是好像每个人都不承认。要强的证明,自欺欺人。待到有一天发现这一真相,崩溃到不能接受。要慢慢接受啊,从不发朋友圈,不更新动态开始,从安静开始,从旁观开始,从再也不需要吸引别人的目光开始,从不再表演开始,从真正冷暖自知的生活开始。
最后你要做一个重要的选择。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中说:我们是选择死亡还是努力活着呢?
如果你认为世界,生命,生活的存在是荒诞,虚无的。请选择用“虚无”的方式度过——选一种方式自杀,择一盏青灯长伴。
若依旧贪恋灯红酒绿,浮华尘世,请好好生活,努力向上。最怕你以虚无为借口,压着心里的努力,拧巴地过一辈子。
这是一直郁结于心的问题——生活的意义?的答案,亦是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