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谈你对“木曰曲直”的理解
“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 谈谈你对阳气的认识
阳气是让我们身体去运化代谢垃圾,去推动气血循环的能量,是一种动能和热能。
阳气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元阳”,与肾有关。另一个则是后天水谷精微的摄取,与脾有关。
人体阳气的盛衰受到大自然阳气消长的影响,也与自身的脾肾功能的变化有关。如春夏之时,自然界的阳气生发,人就显得生机勃勃,秋冬之时,自然界的阳气收敛,人也收藏阳气为来年打下强壮的身体基础。又如,小孩子时精力最充沛,手脚不停地动,到了老年,随着脾肾功能的减弱,活动力越来越差,首先就表现在四肢的动作上。
阳气不足时,人体缺乏能量去运化和代谢,去推动血液循环,就会导致身体的不通畅,如气滞、血瘀等,从而导致垃圾堆积,如痰湿水饮等,而垃圾的堆积也会更多消耗阳气,被动地使得阳气不足,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阳气不足常常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消化不良、精神不振、无精打采、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时,人体容易被外邪所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抵抗力低下”。
保护阳气,一个是提升阳气,一个是避免阳气的过度损耗。
脾主阳,主动。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来提升阳气。也可以借助外力来升阳,如艾灸。
避免阳气的过度损耗则要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同时“精神内守,恬淡虚无”。简单来说,过度或不当(生冷肥甘厚腻)的饮食,不规律的生活,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玩手机等),过度劳累(如工作狂、过度健身等),欲望太多,思虑太过等等都会损耗阳气。
3. 谈谈你对“形寒饮冷则伤肺”的认识。
“形寒饮冷则伤肺”指的是身体受到寒邪,或者饮食寒凉都会伤及肺。
肺在人体的较高位置,位于五脏六腑之上,中医称为华盖,所以,感受风寒或者寒湿时,肺先受之。肺的功能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肺气足,则卫外功能强,可以抵御外邪。冬天天气寒冷,或气候骤变,穿得单薄或者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或是夏季天气炎热,活动后出大汗立即减衣或吹冷风(气),都容易导致形寒。肺外合皮毛,形寒后,人体肌表就会感触寒邪,所以就会伤肺,出现发热、流涕、打喷嚏、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脾将摄入的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生成气血。而脾在五行中属土,肺脏五行中属金,土生金,脾和肺属于母子关系。如果经常或者过度食用、饮用寒凉的食物、药物,必然会伤及脾,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母病及子,脾病会连累到肺,故饮冷伤肺。正如《素问·咳论篇》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邪因而容之,则为肺咳。”
肺为娇脏,易伤不易愈,所以日常防护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或气温骤降,均要及时增加衣服。春天乍暖还寒,要适当捂一捂,不要着急减衣。夏天也要适当热着过,空调温度不要开得太低,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夏天适当出出汗是有助于散热的。保暖尤其要注意背暖、足暖、肚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饮食。饮食要注意适当温热,不能过食寒凉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