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在带着孩子们了解清明节之余,还一同跟孩子体验了制作青团。
一、材料准备情况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充足的材料:糯米粉、青汁(由艾草制成)、馅料(豆沙、芝麻等)、蒸锅、蒸布、以及必要的厨房工具。所有材料均提前清洗、消毒,确保卫生安全。青汁与糯米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准备成青团皮的材料。
二、孩子们的操作过程
活动开始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制作。他们首先尝试将青汁与糯米粉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接着,孩子们手工将面团压成小圆饼,再包入馅料,封口后整型。最后,所有完成的青团被放入蒸锅中,蒸制至熟透。
三、制作中的困难点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将糯米皮压扁的过程中部分孩子难以掌握力道,导致面团过软或过硬。此外,包馅的过程中,有些孩子未能很好地封口,导致馅料外泄。
四、解决困难的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老师进行了现场指导,并亲身示范。对于面团软硬问题,老师教授了正确的比例,并强调多次揉捏的重要性。对于封口不牢的问题,老师展示了有效的封口技巧,并鼓励孩子们多加练习。
五、青团的完成度
经过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大部分青团都完成了制作,形状各异,有的圆滚滚,有的略带扁平。虽然制作技巧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孩子们的热情与创意为青团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六、孩子们的参与度
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制作过程中。他们认真听从老师的指导,动手实践,不断尝试。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开心与满足的笑容。
七、互动与合作情况
活动中,孩子们之间展现出了良好的互动与合作。他们互相帮助,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有的孩子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小伙伴,有的孩子则向老师请教制作方法。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气氛融洽。
八、作品评价与分享
青团制作完成后,孩子们互相欣赏、评价彼此的作品。虽然形态、大小、口感上存在差异,但每个孩子都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此外,孩子们还分享了自己制作青团的过程和感受,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通过本次制作青团活动,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深入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了合作与分享,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与成就。这样的活动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