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时候看了《浮生一日》,一开始以为自己是第一次看这部纪录片,当播放至00:26:15 出现插曲《A day at a time》的前奏时突然回忆起三年前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事实上在影片的01:23:38和01:31:52处也有这首歌的不同版本,但都不如片头处那玲珑通透的童声更触动我心。
我在音乐方面没有什么研究,也没有狂热喜欢的歌手,但这并不妨碍歌曲唤起我想要铭记却又怕遗忘的记忆。在我的世界里,歌声或是曲声往往是和某段画面连接在一起的,它们都是我情绪思想的载体,歌的每一个音调,曲的每一处音符,都会使我的脑海变得放松或活跃,使我的心情平静或躁动。当然了,这仅限于自己中意的歌曲。
我并非是一个泛听者,平日里也不会主动找新歌去欣赏。手机音乐APP中的收藏大多是影视作品里的插曲,就像上面提到的《A day at a time》一样。鉴于我喜欢的影视作品大都是外国的,而且迪士尼出品的动画和古典英伦片占比不少,所以歌单中大部分歌曲是英文的。
歌曲不单单是文字和旋律的交融,还是意境和情感的互通,所以啊,爱上这些插曲实际上是因为喜欢电影中的特定选段,这个或许可以以后介绍。
事实上,这里很多歌曲很难翻唱,就拿小美人鱼里面的插曲来说,它是一个由老爷爷唱的语调丰富的歌曲,节奏颇快、饱含情感,根本不适合翻唱。或者说花木兰里的插曲,它是由许多角色共同完成的,也不适合。还有其他的对歌手音域要求极高的歌曲,没有经过声乐训练的人根本完成不了......所以这些也就只是适合细细欣赏了。
其实,英文歌还算好的,因为总归有几首是可以跟着哼唱的,其他外文歌更“折磨人”。就比如,我曾经疯狂迷恋上电影《神秘巨星》中的印地语歌曲《Nachdi Phira》,为学习它还曾认真地抠每个字词的发音。话说我就是在抄它的歌词的纸上画出了现用微信头像。法语《我的名字叫伊莲(Je M'appelle Hélène)》是我最早学的外文歌,这个还比较简单,可以直接根据记忆顺下发音。
而且我还把《千与千寻》中主题曲的日(《いつも何度でも》)、英(《Always with me》)、中(《永远同在》)三种版本都学了。记得当时是上午看的电影,那天下午就练了起来,反反复复地听音频、记歌词,一直弄到晚上。这还没完,晚上戴着耳机听它时不小心睡着了,结果这歌愣是放了一晚上。幸好当时是暑假,要不然怕是会感冒了。还有一个奇葩的:小黄人语,即《神偷奶爸3》插曲《Papa Mama Loca Pipa》。恐怕这世上没几个人会奇葩到去学它吧,毕竟这歌单单是听起来就有非一般的感觉...
某些轻音乐也很赞,当然了,这里还是指某些符合我口味的影视作品里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沉醉不知归路”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即代表了我的评价。
这些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华却雅致。也是在听了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的插曲《Dawn》后,我才体会到 真正的宁静,并非是全然无声的,那如泡沫般细腻、如丝绸般柔顺的声响为心灵编织出安放之所后 才有了所谓的宁静。也是这样的旋律让身在俗尘的人看到了当空皓月、触到了徐徐清风。
20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