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岁月匆匆。今年已是我在外地上学的第二年。因为机场要重新修建迎冬奥的原因,暂停了航班,所以便只能从北京转乘。于是很早买了飞往北京的机票,又在春运前和身边的朋友们一通加速抢票,终于买上了从北京转乘张家口的火车票。最后便只待一考完试,拿上早早收拾好的行李箱奔赴回家的归程。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
"...喀嚓"
坐上公交,熟悉的建筑缓缓而过,没有帝都古韵和现代结合下的沉重、没有魔都密密麻麻格子间外的西装革履和高跟鞋、没有“天府之国”烟火味道下的悠姿小调......别人的故乡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这里,我的家乡,只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一座小城,不紧不慢地跟随现代科技的脚步,在时代潮流下变波。
回家后,便临近过年,本想着寒假在家是要看bbc纪录片、Kindle电子书、出门赏景、社会实践的四有青年,却一次次留恋于温暖的被窝。当然每次都是被老妈连环的“夺命咒”唤醒,然后非常不情愿的完成母亲大人布置的任务——春节前的大扫除。
相比我的慵懒和懈怠,母亲充满了不懈的干劲儿,还絮叨起她儿时过年的样子。
母亲说,从前的年,很“慢”,进了腊月便开始张罗。一点一点精心准备,地方特色、风俗人情、拜神祈愿,琐碎繁杂。
首先主要食物一定要准备充足齐全,一是正月不杀猪卖肉,二是越齐全预示来年愈丰足。满缸的馒头、满盆的炸糕、满罐的炖肉,看着都觉得满满的舒心与喜悦。母亲说,因为那时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在七八十年代那样朴素的岁月中,算的上家境殷实。姥爷又很喜欢热闹的原因,便年年召集家中的亲朋好友,在大年三十这天做好满满的一桌菜,柔嫩细腻的扒肉条、清爽脆口的凉拌菜...圆圆胖胖的大黄馒头、零碎散乱的大白兔奶糖......在今天只是一顿普通的聚餐,在那时却是极为丰盛的家宴,因为每家每户只能凭粮票换取限定的粮食。粮食局负责分发油的大爷,会拿着漏斗一点点往各家的小瓶里倒,小孩们在旁边总是会希望那漏斗一偏,往自家的油瓶多漏一滴,然而那大爷却是“十拿九稳”,分毫不差。
原来的这里叫做合作社——很有时代感的名字。一共分三个店铺。最左边一家是主营蔬菜的,中间是肉店,右边是综合商店。综合商店类似现在的百货商场或超市,一进门左边是卖油盐酱醋的,过去卖醋酱油的可不是现在超市里货架上各种品牌成瓶成袋的,而是地上两口大缸,一缸醋一缸酱油,上面有一木头盖,中间是活的能掀开一半,缸边挂一半斤容量的木舀,打的时候自带瓶子,半斤为一舀,不多买够几天吃就行,因为买多吃不完瓶子里就会长蛆,看着怪恶心的,可是老人们却说蛆能净化酱缸。紧挨着是卖盐、味精、五香粉、花淑大料一些调料,还有酱豆腐也是罐装的,买几块都行。
往过走是卖糖果糕点的,水果糖一分钱三块,便宜又解馋,还有桔子糖、高梁饴,小儿酥,最贵的要属奶糖了,一毛或几毛不等,孩子们一般买不起只是看看,等到逢年过节时大人们各样买点还得藏起来,过年时拿出来按数量分给个人。拿到手里,小心翼翼把糖纸剥开,先看再闻闻,然后舔舔,慢慢地一点点吃完。女孩子们最后还要把糖纸捋平夹在书里,适时欣赏或炫耀一下就很满足了。糕点不过三四种,蛋糕,江米条,酥还有杂拌等,一般人都舍不得买,也是等到年节或者生病看病人才偶尔买点。
中间柜台是卖文具用品的,油笔、钢笔、铅笔、毛笔、本子,种类都不多,油笔是最简单普通的那种,一按一提一色的,钢笔是那种需要灌钢笔水的,有纯蓝的、墨蓝的两种。大人们普遍用墨蓝色,而孩子们偏爱纯蓝的,那个颜色鲜艳最好看,像蓝天一样;还有信纸信封,过去人们通迅全凭这一纸信笺了;再往过走是卖生活用品的,香皂肥皂牙膏牙刷等,过去人们洗衣服没有现在这么多种洗衣粉洗衣液,只有肥皂,不太脏的用普通肥皂,脏一些的用黑肥皂才管用,很大一块用铁丝划成小块使用,油腻腻的但却去污;还有雪花膏,铁皮盒、塑料袋装的,牡丹的、友谊的,都是上海的国产老牌,又滋润又美白。还有零打的,柜台上小木架支起的倾斜的透明玻璃罐,香香的雪白的膏体随时都在诱惑年轻的女人们,拿着上回用完的空瓶子,售货员擓上多半瓶往秤盘一放,这时女人们便紧盯着,嘴里嘟囔着高点,再给点,手指不经意地碰碰木铲,蘸上少许闻闻便抹在手上。虽说这护肤品应属于日常用品,但也只是经济条件允许的人们买得起,没有条件的只有看看闻闻罢了。其实这里面的百货大都是这样,除了油盐酱醋和一些生活必备品必须添置,人们每月精打细算一番纳入生活开支,其余很多商品都只是逛逛,看看,想想……
最右边的柜台是卖针线布匹的,过去没有成衣,想要新衣服得扯布做。品种也是少得可怜,粗布蓝布白布这几匹常用,花布一两种细细的一卷,过年了或谁家添丁扯上一块做外套或小被褥。家里的衣物都是从大到小挨着穿,像毛呢、涤卡,都是奢侈品,一般人穿不起。
左边是蔬菜店,蔬菜是每日必需,所以这里的人们每天都很多。有一些老人们专等快下班前来买一些便宜的不太新鲜的菜,顺便拣点菜叶子。菜店最有趣的就是一到冬天,储存白菜和土豆的时候到了,成堆的白菜和土豆都堆成了山,成了男孩子们打仗的阵地,白天都上学,到了晚上放学菜店里的人也下班了,孩子们便撒开了欢,各占领山头,追逐打闹着,土豆滚了一地,白菜也倒塌了不少,大人们呵斥着打骂着收拾着,孩子们继续玩着闹着,直到天黑。而夏天是西红柿成堆的季节,白天拉回几车堆在店前空地上,晚上孩子们围着柿堆嬉笑打闹,偶尔碰落踩烂便惊慌四散,但不一会儿又围着玩起来。从冬到夏,菜场始终是孩子们的乐园,这里的菜除了烂掉的偶尔碰落的,白天到黑夜无人看管,但却没有任何人去偷去拿,尽管那个年代人们生活得很简约很拮据。
中间的肉店自然是相对清利些,平常买肉的人不是很多,家里来客了或过年才会买点,买肉的人大都买肥的多些,以便回去耗油炒菜,“呦,师傅!给我多切点肥的,把那小块猪油给我约上”而这时候的卖肉师傅却很公正严肃地对待每一位顾客。买回去不多的肉分成若干份,炒菜放少许,做馅几乎见不到肉沫,只有这样才能多吃上几顿。
母亲慢慢停下了手中的活,颇为感慨道:”这就是我们这条街上以前的合作社商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比上现在的商场和大超市,但也是当时人们购物的天堂,在这里上班的人们都很牛,一是国营单位有工资挣,二是街坊邻居熟人们见了都满面含笑点头哈腰的,以便有便宜的好货能给予方便。每逢节日周末,路上碰上熟人,“上哪儿去?”“合社转转”,即便不买看看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也很高兴了。
现在的这里,合作社已被拆除,建起了居民区,只是楼下的底商全部出租,几家开饭馆,大部分底商被改造成XX街菜市场,这里的居民为求近方便依然在这里采购,但有时他们就要去市内几家大超市去逛逛。人们生活富裕了,物质极其丰富,随吃现买,买肉时专拣瘦的挑,土豆白菜也不用整袋囤积了,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化妆品呢,依然是女人们的最爱,但却讲究品牌质地,去高档商城买奢侈品牌;衣服也不断更新,各季有各季的,明年过时便会淘汰,年轻人喜欢更加方便快捷的网购。
那时的年,一碗红烧肉、一把花生、几粒糖、一件新衣都要欢呼雀跃好久,但却有着浓浓的年的气氛、年的愿景。不似我们这一代人春节放假在家便是“葛优躺”,衣来张口、饭来伸手,平时也是过年,所以春节真正到来时只知道积极地收压岁钱,没有细细体味年的愿景、年的与众不同。
但最近几年,大家积极响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百姓心中的乡土情节得以释放和吐露。张家口也努力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尤其今年的春节,路边挂起了许多绚丽的彩灯,有些小巷亦不再黑漆漆,即使是一杆普通的灯杆,也让匆匆的归来者感到一丝丝安心和平淡。
母亲说,她很喜欢诗人木心的那首《从前慢》:“.....从前的日子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的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每个人忙忙碌碌了一整年,新春佳节便要放慢自己的脚步,静静享受慢生活的惬意悠然,所谓的岁月静好,便是此时了吧。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在笔记本的扉页上记录下了这样一段话,送给我自己,也送给每个和我有同样期望的朋友:愿你,有口红也有球鞋,有茶也有酒;愿你,有勇敢的朋友,也有可敬的对手;愿你,对往事情深意切,但从不回头;新年也好,旧年也罢,2019,未来可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