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记录我高考以来11年的人生。但愿为毕业季的你、不知何处走的你,送去一些力量。
一、11年前那场高考
我的人生是一场滑坡,第一跤是从高考开始的。
此前大多顺风顺水,初中屡屡拿全校第一,中考全市前几被高中抢着要,高中时也被寄予冲刺清北的厚望。
但高考第一晚,我躺在床上哭了很久。
心态崩了,更不可能在残酷竞争里取胜,结果可想而知,滑坡就像地球的重力那样必然,我无法与之对抗。
虽然如此,但最终成绩客观来说还是不错的。然而落差让我自暴自弃,继续滑坡。 没有心思钻研报志愿,跟随父母道听途说的想法,随便报了一所双非一本——一个听说好赚钱的商科专业。
交志愿那天,我从老师口中听出了惋惜,以我这个成绩,搭985末班车完全没问题,而我竟然报了双非一本。
事已至此,也许有人会从此止住脚步,不再向下滑。我却顺着它滑向极端。
二、大学与第一份工作
既然没能考上好学校,那我就走跟别人不一样的路吧。去追求文艺的生活,去图书馆读散文小说,幻想写出功成名就,却没能写出什么成型的作品。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只是为了不同而不同。因为高考,我有了竞争ptsd,怕被放在同样的维度比较,所以选择逃避,自觉提前出局。
毕业季到来,我依然不敢去竞争。实习没有拼尽全力争取,简历没有用尽全力去投,面试也在畏畏缩缩地逃避。
我说服自己:大公司不适合我,太压抑了。去小而美的小公司吧,人际关系简单。 于是,滑坡还没有刹车。我在一家天使轮小公司实习,转正,没什么计划就开始了第一份工作。拿着税前3000多的工资,写一些看似有意思的人生故事。
但春节过后,同事却陆续走了。产品经理被辞退,当天走人。新媒体主编辞职,马上跳槽去其他公司。
老板说,公司差点就倒闭了,现在只能更换业务方向,要自己卖货自给自足。
事已至此,滑坡居然一路滑到了谷底。
三、第一次跳槽
于是我稀里糊涂转型成种草博主,每天搜罗好物,成为一个名义上的销售,以写文章的方式来推销。
可能命运觉得是时候给我一颗糖了。卖货遇上好时候,月薪两度突破2万,甚至到接近3万。
我似乎从坡底爬起来了,至少站到了半山腰吧?
但提成式的KPI压力巨大,无法达成时便是一无所有。
最刺激我的是,我曾经引以为傲的内容技能,被我招来的实习生尖锐地说:这文章谁都能写。
这让我害怕,感觉随时又会滑回谷底,我必须寻找我的差异化竞争力。
于是我去了一家认真做内容的工作室,从广州果断飞到上海。作为小镇女孩,从小到大基本都在省内生活,这次迁徙,用尽我难得的勇气。
新公司做内容的强度非常大,考验新意、逻辑、洞察力,数量KPI像猛兽在后面紧追不放。
焦虑和挫败折磨了我一年,但最终没有打败我。我在灰头土脸中站起来了,还在搏斗中修炼出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创意能力、时间管理能力。
一篇横扫全网各平台、甚至海外网站的高品质爆款,是我的军功章。
但这枚闪闪发光的勋章,只给我带来1000块的奖金而已。没有加薪,没有肯定。
入职后公众号粉丝翻一倍,小红书从0到百万粉,B站从0到百万粉,收入却增长甚微。公司的变现和管理都出现了瓶颈。
此时毕业已经5年,同龄人薪资范围来到2-3w了,而我还远低于这个范围在挣扎。 但我不想再滑坡了。
四、毕业五年,一个文艺青年的顿悟
有一种力量托住了我。
以前我总以为这种力量只能来自文学、来自乌托邦,但这次居然来自商业领域。
一位关注很久的博主和她的社群,用睿智、积极、自信感染了我,让我在商业和管理上的想法变得更加豁达。
以前我总把自己定位成文艺女青年,默认自己赚不到什么钱,默认自己就是家庭中收入低的一方,默认自己需要依赖他人。
但更深层地理解了商业思维后,我的认知得到彻底的释放。我热爱创造,但创造并非仅仅等于创作文字。创造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载体。
若说创造内容,除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等,各种形式都可以摸索。
若说创造事物,正如乔布斯创造智能硬件/消费电子,创造和审美可以用在物品、广告、品牌理念上,做得好也非常动人。
从这个时刻起,我意识到我从高考后的连续滑坡,在于束缚自己的思维,让视野变得越来越窄,最终就好像只有下坡路可以走。
但其实只要抬眼一看,天地广阔。走近那片怪石嶙峋的山峰,上坡路就藏在其间。不畏惧崎岖,勇敢去探索的话,即便走几步滑一跤,也始终是在向上走的。
五、在卷都深圳的历练
于是我来到卷都深圳,两周面试十几场。不再预设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心彻底打开,抓住微微喜欢的机遇,不断去聊、看是否有更好的机遇。
虽然那时已算偏大龄的面试者了,但我以一种“老娘就是来看你有没有眼光选我”的心态,面试零直接经验的岗位,也拿出舍我其谁的气场。
最终我凭借内容经验,拿到一个涨幅不错的offer,总算稍微追赶上同龄人的水平。我跟随命运的召唤,开始全身心投入。在日记里我写下一句话:“跑起来我依然不慢,去享受奔跑的风吧。”
但是随之而来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跨行业、跨岗位,对运作一窍不通,自入职第一天起,领导也在打量这人到底值不值。
没有白拿的涨幅,一切都在暗中标好价格。两年时间里,吃了很多很多苦,熬过开会到凌晨三点的夜。
那是一场持续两年的百米冲刺,冲完一个终点又有下一个终点。每个月用尽全力爬上一座华山,结果马上又来一座更高的山。
但我倔起来,我想验证我的猜想:内容结合商业,也可以有各种成就感可以实现,于是咬牙让自己钻得更深。
两年里我确实爆发式成长了。迅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薪资来到5-8年经验市场范围的高位,比入职时直接翻倍。离职被多次挽留,跳槽被抢着要,因为我多年来持续做内容,覆盖甲乙方、多平台、多种转化形式,居然成了比较少见的复合经验。
——对我来说,从高考后自信就被摧残得所剩无几,这样的情景简直像梦一样不可置信。
其实当时我只是半摆烂、半任性地选了一条小众低薪的路,只为了靠近我喜欢的写作、做我热爱的内容领域。当时最热门的其实是外企marketing、财务、数据、银行柜员。 这一路我看似一直滑坡,差点都要滑进谷底了,与同龄人差距拉得很大。 但最后才发现,原来职业道路是坡道滚雪球,长板就是你的坡道。当坡道够长,坚持够久,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这是书本不曾教会我的。这是因命运半推半就活到现在,再回首我才恍然大悟的。
而今我更相信命运这件事。所谓尽人事、知天命。每个节点我都努力过了,但命运会把我带到什么位置,有时候是潜意识、大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六、高考11年后,我对幸福人生的理解
如今高考后已过去11年,最近看到抖音博主@在下辉子 策划的内容,每期开盲盒挑选一位十年前的高中同学去拜访,采访了李雪琴,也采访了考得最差留在东北的同学。
感受最深的还是采访他初恋的那期视频。漂亮的女孩,一脸凹陷,一看就是长时间深陷焦虑疲惫(四年互联网工作刚裸辞)。
她托着腮说,“为什么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人却越来越不快乐?”“如果可以什么都不干,我真的都不相干,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她觉得健身是让她难得对自己有掌控感的事情,现在如果给自己一个目标的话,就是把肌肉练出来。 也许是她失去掌控感太久了。报志愿时因为一通电话,从人大到对外经贸,读了最热门的经济学,还是本硕都本校同专业。如今毕业十年,母亲还在不断复盘她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自己的女儿本来应该可以更好。
可能我现在还是说不出“感谢11年前那场挫败”这样的话,也想过如果心态不崩掉、志愿报得更好,我的人生会是怎样。
但确实这场巨变,让我对好成绩、好学校才是好人生稍微有些动摇。我意识到某些牢笼是可以打破的,某些喜欢的东西是值得抓住的。
2023跨年时,我与朋友玩一个游戏,每个人根据拿到的牌面大小,形容一下不同等级的“理想人生是怎样”。
我拿到Q的手牌,需要说一种已经算是很理想的人生。长久思索之后,我说,“有喜欢的工作,也有做与不做的选择。”
高考11年后,我发现,有热爱、有选择,或许就已经是很好的人生了吧。
也愿你我,越来越接近这两件最为珍贵的东西。
后记
为什么想写这个系列的“自传”呢?因为我被很多故事激励到,也想把自己最真实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我特别感兴趣一个话题,就是我们的每个决策,都是如何在几年、十几年后影响我们的。
希望对大家有启发,也希望听到更多人的故事~
- 我是辰游,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
-百万时尚大号主编,资深营销打工人
-和你聊成长与审美,希望给你一些力量
-主页有更多用心文章,喜欢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