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终于不在执着的人

要过多少个夜晚,才会理智对待夜晚的空虚?

要跌过多少跟头,才能从容接受情感的得失?

要经历多少得失,终于不那么尖锐待人?

独自在城市游荡的人,心智未必真的成熟。他们有些曾经没有一点准备,就走向了外面的世界,然后发现成长是一件撕裂骨质的事。

现在,是不是能够好一点了?

人们喜欢用“只会发生在电影里的事情”来形容自己不敢相信的际遇,不能第一时间想到电影取之于生活。

电影院里的欢声笑语、失声痛哭都在印刻或联系成一段记忆,何曾想过,那些每次都是独自来影场的人正在经历“只会发生在电影里的事情”,

现在……已经好多了。

不论是一个看电影,一个人吃饭,一个过周末,终于比以前好多了。因此,有一大批人完成了心灵鸡汤里的建议“学会独处”。

直到有一天,孤独的人被人语醒,才发现自己已经重复了几遍“我不抑郁”,就像醉酒的人再说“我没喝醉”。

现在不是已经好多了,而是自己习惯被蒙蔽在平和的表象下,如果这不算浪费自己的生命,还有什么是呢?

这样的‘成年人’其实是穿着正装的孩子,用模仿回应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要求,却拒绝去成长;用尖锐的棱角保护自己,却同时回绝了他人的友善。

他们孤独,他们思考,但他们没法超脱自己的世界,因为那里是最安全的区域。

城市里的空巢人内心隐秘地期待有人来引导自己的生活,引导自己走出那片泥泞的地区。这个人有无数个身份定位,可以如魔戒里骑白马的甘道夫,如大话西游里天真乐观的紫霞,如教父里历经沧桑的维托·克里昂……不论他们的身份是伙伴、爱人还是长者,只要你来就好。

没有人真的适应孤独,可以有独处的时候,但若独处无法选择,无法避免,空巢的人就会幻想被拯救、被引导,因为他们封闭的内心慵懒而脆弱。

再多的心灵鸡汤无法抚平深夜时候的独自苦熬;

再睿智的成长没法修补曾经真诚放开的情感。

这些人中有的破茧而出,自我拯救;有的人如同沉溺深海,无法打捞。

现实里,他们都被岁月打磨的有模有样。

但那又如何?终有遗憾在心头,可还会成熟地告诉后来人“等你经历过……就会发现没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