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徐徐送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在阅读前面的文章时,如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而这个产品可以是物,可以是人,更可以是我们自己本身。看完2.0,下单购买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写给产品新人」》。关于书中的知识点,我就不一一诉说。选择了对我自己有影响的点,通过自己的感受进行扩展。
这段时间虽然心情低落,但是状态稳定,发现情绪原来可以跟状态不划等于号的。这或许是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如此。
本周身体抱恙。工作状态虽在,但是内心深处的思绪万千。
我不喜欢解释——因为身体抱恙,刚好看了麦当劳的推送,顺道看了一下附近的店铺,没有上新品,随口一说,这边的店果然比较小。同事来了一句,就我这身体还想吃麦当劳……一个个身体这么差的……
看麦当劳就代表当下一定要选择去食用吗?我不禁在想,我们总是喜欢这样去根据人家的语言来臆测对方的想法。这种做法不好。所以告诫自己,不要通过对方的言语来看待这个人的品行,更不要听了对方说什么,就以此判断对方的接下来的行为举止。
回到前面,听完同事说的话。默默闭嘴,不解释。解释不来可能。不要想着改变别人,我只能改变自己。
工作上也一样的道理,我的想法不代表所有人都赞同,提出来被否定掉,就选择听从领导的指示完成任务。
我不喜欢等人——在约好的时间点见面,都会提前十分钟左右到达。正常都是我等人。等人的过程很容易出现不耐烦的心情。
我不喜欢被说我乐观开朗——虽然知道是一个夸赞的词语,但是事实上我并不乐观。感觉这样被说,很奇怪。
我不喜欢被否定——我被否定以后,会出现自我怀疑,会打击自信心,会选择在以后不去提意见,选择安全边界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我不喜欢被误解——虽然现在已经被误会习惯了,所以心态平衡,特指工作上。总是当接盘侠,总能听到“有问题都是你们源头的问题。”现在的处理方式就是,他们说什么我照做,不解释,不否定。
我不喜欢“恶语”相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真正的体验到了。因为身体抱恙,原本感冒已经好了,结果没想到星期一又咳嗽起来,这两天在吃药的情况下。咳嗽还加重了,被温馨提示要去做核酸检测。受伤的总是我。我太难了。
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什么,就反其道而行之,加上最近生活中的多姿多彩,造就了我发现不喜欢的事情,从这些事情话语,也顺道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出现这类问题。
最后,谢谢徐徐送的书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这本书籍送的很是时候,虽然与我的专业岗位相关性不大。但是却能从生活中来看待我自己这个人的产品。我想打造一个怎么样的自己。很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