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年代至40年代,全国的识字人数大概占据当时总人口的百分之五。而今天,经过九十年代后全民对文化渴望的浪潮之后,现在识字人数已经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在这个庞大的数据背后,代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也隐藏了许多的问题。
识字率的上升,作品的目标由精英变成了群众,为了能从目标群体受益,繁衍了出了今天快餐文化,不管是短视频还是资讯,整个圈子越来越倾向浅薄的娱乐化。
而网络化的今天又催生出了一个全民都可以写作的时代。只要你识字,你就可以写,不用管你的文章写得好坏,你都可以让你的文章通过社交平台展现在公众面前,而且这种公众平台随手一抓,处处皆是。这导致了一个问题,今天你能看到的文章很少能输出东西,只是通过东拼西凑的水文。在今天,你很难再看到像鲁迅那样尖锐的思想家,你也很难再看到像沈从文浪漫的小说家,但是你能很轻易从市场上,看到一些无病呻吟,编几个感情故事凑成一本书,打着温暖阳光浪漫的旗号输出一些垃圾鸡汤的作品。写作在这种情况下,跌下了神坛,它再也不是一个神秘而伟大事情,它再也不是一个质问灵魂挖掘人性的事情,反而市场上居然还催生出如何写快餐文化的课程。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进程的必然结果,全民识字意味着市场注定要向浅薄的娱乐化倾斜。只是这种倾斜会持续多久,娱乐化写作的今天一直在消耗人类几千年来积淀的资源。有人说,最近流浪汉沈巍是市场的一种现象,他的走红意味着人们开始关注文化修养,开始关注价值的输出问题,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每天去拜访他的人,有多少是为了蹭热度呢?有多少人是真正关心他自身对文化的信仰呢?市场会让这个“网红”存活多久呢?
而他能“活”多久代表的是人们对于文化追求的一种态度。只有等这些目标群体开始对于文化追求,主动填补精神上的空洞时,那些输出垃圾的文章才会消亡,写作才有可能再次回到曾经那个神圣的位置。不然,那些垃圾文章永远不会消失,甚至会越来越猖狂,写作最后只能沦为一种娱乐的方式,一种记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