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用所有亲戚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六尺巷

关于“六尺巷“”的故事,想必每个人耳熟能详 。

如今的六尺巷,作为中国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在我们古代已经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张英在涉及自己家人切身利益的时候,没有利用手中权势压服对方。而是以高远的眼光,开阔的心态劝说家人退让为先。这种看似违背常态的观念蕴含着更高的智慧,更远的眼光。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人尊敬的。

在物欲横流、钱、权当头的今天,提倡这种美德,似乎更为必要。“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是因为我们敬佩张英的胸襟气度。它让我们懂得了谦让不仅是美德,更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幸福。

然而,最近我身边发生了一件让我跌破眼镜的事。

做了十几年的邻居的Z和F两家人,因为一米宽的宅基地,大打出手,最后住进了医院。

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

Z房屋的后面还有大约一米宽的宅基地属于自己家,原来是很深的那种农村的大坑,随着附近居民一年年向里面倒些生活垃圾,渐渐地,近几年那个很深的大坑倒也被填平了。虽然坑已经平了,但是Z的房子最近也没有要拆迁的模样,尽管地方在那里,于Z而言,却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Z宅基地的后面的地方属于F,最近几年,F的大儿子逐渐长大了,F想要开始准备盖新房子了。因为大坑是被垃圾填满的,为了以后的正常生活,F开始把垃圾挖出来重新填以新土。想着前后房屋中间哪有空出一米的道理,就算空着,也应该把垃圾挖出来填上新土。在挖出垃圾覆以新土的过程中,不慎挖到了Z房屋的墙角处。就这样,Z不乐意了。

Z的丈夫早年因病去世了,如今和儿子儿媳一起住。

如今,F挖到Z墙角的事情,让Z以此为借口,说F家欺负Z家,在大街上指着F和F的妻子一通骂。

Z的娘家也是本村人,一时间Z娘家的哥哥们、婆家的婆婆还有一干亲戚们,都跑来Z家门口为Z“撑腰”了。大概是F也被Z的指责激怒了,“扇”了Z一巴掌,把Z扇倒在地,随后,110、120都来了,最后急救车把Z带走了。

乡邻间,总有些不必言说的默契。大家心里都清楚,Z并不是好惹的人,至于倒在地上是F所致还是自己有意为之,恐怕只有Z自己心里清楚了。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如今近邻撕破了脸,关系搞得这么僵,恐怕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日子会格外尴尬吧。

其实坐下来仔细想想,以上的闹剧完全可以避免。

Z的房子是近几年新盖的,在接下来几年里也不会有拆迁重盖的迹象,而Z后面的地方终究是会盖上房子住进人的,前后相邻的邻居,中间隔着一米宽的地方总不合适吧,如果不想把地方白送给对方,完全可以和F坐下来商量那一块地方的买卖价格,何况,挖出垃圾覆以新土,然后再盖上新房,对于Z现在的房子只能是利大于弊;F如果能够在动手挖垃圾之前,主动找Z谈一谈,说明白自己挖垃圾的原因以及对于那一块地方的想法。所有的事情不至于变得这么糟。

坦然讲,面对影响到自身利益的威胁,没有几个人能够平心静气的去沟通,去想“双赢”的办法解决问题,只想着一味的诉诸武力,警告别人:别惹我,我(亲戚多)比你厉害。

逞一时之“勇”,难的是将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日子。

日更第七天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坚持第2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的作者张英是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
    邢于安阅读 433评论 2 2
  • 宝宝3个月20天时,我试着用玩具吸引他把一只手伸向另一侧,并帮他同时抬腿侧身。试了几次以后,宝宝偶尔能自己翻身了。...
    涂尘阅读 165评论 0 0
  • 我们常读他人之作,并观其心路历程,品其个中三味。也常透过文中流露出的言行观念揣度作者的个性,脑补作者的形象——...
    FAIRY猫小狸阅读 371评论 1 3
  • 文|张涔汐 1 你说出什么样的话,代表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最近一个同学向我吐槽她的朋友,主要原因是说太直了,头痛厉...
    张涔汐阅读 5,465评论 12 31
  • 1. FHS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的主要目的在于,让使用者可以了解到已安装...
    梦回吹角连营阅读 37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