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几天电视新闻、网络头条、微博、微信等等均是魏泽西事件。遇到这样的事,真的令人非常痛心:痛恨无良商家将这个本已经不起折腾的家庭雪上加霜;痛恨那些居心叵测的人给人希望,而后又无情的将希望毁灭。愿则西安息,愿他父母身体健康。
不对这个事件做任何评价,没权利做出置评。当我刚得知这个事件时,不自觉地感到:百度这次惨了。如料想一样,不出三天,此类消息上了各大平台首页。
结果预料一样,批判人的多,骂百度的人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1、则西事件确实令人愤怒,凡是有正义感的人都有这种情感吧;
2、暴露出医疗、搜索等领域一些问题,这类问题一旦被暴露涉及面不会太小;
3、涉及人命,为牟利失去了最起码的道义和良知,触犯了底线。
3、不久前盛传百度卖血友病吧,此事风头还没过呢,又出现这个事件。正好新仇旧恨一起算;
4、百度这家公司一些做法存在诟病,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如:百度的竞价排名等;
5、此事件发生后,百度采用了常规的套路公关策略,让人觉得没有诚意。
6、树大招风,平时风头过大,不抓你小辫子抓谁的呀。根据报道,此次涉事者貌似不止百度吧。好像还有三甲医院什么的。可是除了百度,对其他涉事者大家发表言论的少了很多,相关文章也不多。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是天经地义的选择,但道德与良知的底线是不可逾越。一旦商业绑架了道德,利益凌驾于良知,任何企业的存在都将失去意义。
02
就百度本身而言,一直是褒贬不一。经常上网的人也许发现了,网络上存在很大一部分人,天天在网上吐槽:百度坑爹、百度搜索垃圾、无良企业……
对于这部分人我真心无力吐槽。因为这类人往往是使用百度最多的,甚至利用百度挣巨额利润的人。他们不停地吐槽,也许是百度触犯了他们既得利益。话说回来,能吐槽出来的,非等闲之辈。他们至少对百度产品相当了解。诸如搜索原理、排名规则、竞价什么的,了然如胸。像我一样的小白网民,就是想吐槽也说不什么道道来。无他,不懂嘛。这些专业词和知识没有研究能随口捏来?
百度竞价排名百度肯定受益,有人得利有人就会损利。一方面,普通网想通过百度方便地查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很难,一般需要用特殊手段或者长时间的查找和筛选,体验受损;另一方面,利用百度挣钱的人挣钱难了,自己辛辛苦苦、没日没夜的维护的关键词,好不容易将自己推送的内容推到首页,凳子还没唔热呢,付费的财主一来,就把自己的土地给占了。心里各种不爽……
百度这种做法自然容易引起公愤。相比较于国外搜索引擎谷歌,这个发明竞价排名的鼻祖,它的争议却很少。实话实说,它的搜索结果确实比百度的要干净一些。可是它也存在问题:外来品种,水土不服。搜索的结果没有百度丰富;对自身内容的挖掘不够;内容较为开放,涉及敏感内容等。在中国本土搜索引擎中,百度搜索引擎做的是最好的。
企业最终目的是赚钱,广告是百度的最为主要收入来源了。如果百度仅为了网民舒服,而忽视广告利润,百度能不能存活真的另谈了,毕竟百度设备和人员成本也不低。那么问题来了,用户愿意为获得良好体验而付费吗?
如果百度哪天真的这样干了,吐槽的人恐怕会更多吧。互联网时代太多免费的东西了。以至于免费给网民使用服务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应尽的义务。大家已经被惯坏了:我I使用你的产品这是给你企业莫大的恩惠,你还想收钱?
这些每天使用百度获得信息的、甚至利用百度挣钱的,有想过为获得更好的产品体验付费吗,有想过感恩吗?
03
现实中也存在大量类似的例子。
五一放假,约了朋友到家吃饭,朋友远道而来,自然欣喜。为了招待朋友,天刚亮就去菜市场买菜,没其他的,这时候菜最新鲜。让朋友们吃个欢喜。为了中午一顿饭,一个人忙活了一上午。吃饭时朋友间互相寒暄,问了问近几年的情况,聊的甚欢。其中一个朋友冷不丁地说到:西红柿炒蛋甜了。而后又对糖醋排骨、红烧鱼、小炒肉等挨个评论了一番,连我买的袋装咸豆角都没放过……
当时心里特是不爽。他大爷的,既然不好吃,那你就不吃或少吃呗。可结果是就数他吃的最多,一盘红烧鱼别人没怎么动,全被他给吃了。。。
时常能听到同事、朋友抱怨:公司福利待遇怎么怎么不好;公司管理如何混乱;谁谁干的没自己好,已经升职加薪了,自己却没动,公司裙带关系严重;公司加班严重,还没有加班费;老板苛刻;领导官僚主义;领导没人性……
一肚子苦水,不自觉让人产生你这哪是在工作呀,这比坐牢还苦嘛。既然公司一无是处了,那离开呗。但当你对他说:既然干的这么痛苦,辞职换个工作吧。这时他打退堂鼓了,又开始暗自盘算得与失了,开始默默地数着公司的各种好了。
情侣之间也是一样。当两个人你侬我侬时,感觉全世界就他们俩人似的,看到的全是对方的好,被对方深深的吸引,恨不得把对方塞进自己身体里,天天粘在一起。一旦哪天情感破裂,当朋友们问起为什么分手时,大多数都是说对方如何的自私、霸道、任性、野蛮,全是缺点。删掉对方的QQ、微信、微博、电话等等,永不来往。从最为亲密最为信任的人瞬间转化为两个陌路人。
对方的好全部忘记了,心里剩下更多的是仇恨和抱怨。忘记了生病时无微不至照顾对方的那个人;忘记了为了给对方送伞而淋成重感冒的那个人;忘记了为了让对方开心而另一方只能故作坚强做出各种搞笑动作的那个人……
太多太多的事告诉我们:我们太关心自己了,忘记了感恩。
04
太多太多的事又告诉我们:我们太感性了,冷静、理性地看待问题,我们快忘记了。
当某企业或某人被正面宣传时,媒体和众人观点似乎总能出奇一致。各种正面事迹不停地被挖掘出来。有时为了让故事更动人、更鼓舞人心、更具宣传效果,大肆渲染出一些高大上、凄惨美的故事。从出生到现在、从上学到工作、从亲情到友情、从行为到品德,各种光环围绕着榜样,全是优点,没有缺点。突然觉得:这个世间还是存在完人的。这个榜样不就是嘛,从小到大没犯过错,全是好事。
同样的,当企业或者个人遇到负面消息时,媒体和众人观点似乎也总能达成一致。各种跟风层出不穷,刨根问底,挖掘出各种不光彩史:什么挖坟掘墓、打家劫舍、偷看隔壁老王洗澡什么的,全都出来了,甚至将老李杀人越货之事一并嫁祸到这个“坏人”身上。这个企业或个人简直是一无是处,是“无良企业”或“人渣”。
为什么会这样呢?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这种心理效应称之为光环效应。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我们太喜欢干人云亦云的事情了。
人云亦云对我们来说是最安全、最保全的方式,特别是哪些有点敏感的、容易引起公愤的事。大家都这样说,我也这样说,即使事实和我说的相反,我的责任已经被分摊了。大不了,别人问起为什么这么说时,回答一句:大家都是这么讲的。一个完美而漂亮的传球。
而且当大众都这样认为时,跟风更容易得到群体的认同和支持。不至于把自己当做异类给处理了。毕竟离群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我们不是一直在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群体或组织嘛,并希望获得组织认同。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每时每刻充斥着各种消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无人能预测。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着清醒、理性的头脑,以免我们的思想被误导,行为被他人利用。
在我们当中,好人、热心人多,利用我们善心的人也不少。现在不是常常出现轰动全网络的事件嘛,这些事件中有些是无公害的,有些事件是部分好事者有意引导我们的。当我们转发、传播某条消息时,我们有时根本无法判断其来源、真假、后果,但还是被引导转发了。
像赌博一样,压大压小,闲家输赢,结果全在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