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一脑子的困惑。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天才的书,因此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以法国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的人物,让我很不舒服甚至是反感。我心里的道德感以及所有的“小”都会极力地反对这个人物,然而某些方面又不得不折服于他的勇敢与伟大。这种矛盾正是我迟迟写不出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因为我怕自己误解了它。
然而一本好书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容易被人误解,一方面是解读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误读。这也许是好书之所以是好书的品质。我怕的是后者——误读:因为这样会显得自己弱智。
思特里克兰德的讥讽与缺德,施特略夫的软弱与无能,曾经让我纠缠不已。对上述两位人物的解读如果仅限于此,未免太小看毛姆了。随着更深入的了解以及看了别人更多的评价,我渐渐的理解了毛姆为何借以思特里克兰德而要表达的价值观念。
尽管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永远向这个社会竖起中指”的人物,但他想要找到一种适合表达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他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天才的潜质,他只在夜校上了一年的绘画课,在别人眼中他的绘画技术一塌糊涂。但是一旦确定了这样一件事(画画儿),他毅然决然跟自己的过去决裂,不惜抛妻弃子,不怕穷困潦倒,不顾疾病折磨。毫无道德感,就算别人救了他,他不但不表示感谢反而恩将仇报,弄得别人家破人亡也毫无良知。这样的人,是很难让人表示理解的,甚至更多的是反感。
如果你把它当作一本关于天才的奋斗史的书,那么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丝毫引不起我一点兴趣,相反的是讨厌。因为我会觉得,如果天才的成功是注定要通过践踏社会的道德标准、通过别人的牺牲而取得的,那么,让天才去见鬼吧!——然而这是我错误而肤浅的理解,一直到我看到这样的评价后,我才算是看懂了这本书,也读懂了毛姆的真正用心:
这不是歌颂天才、嘲讽大众之书,它的本意是告诉我们每个人,不是天才,依然可以自由勇敢,不负此生……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和勇敢之书。(此评价来自网络,作者不详)
这位评论者的眼光是非常准确而独到的,看到这种评论,就像一语惊醒梦中人一样,多日的疑惑迎刅而解。
天才与世俗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并不是小说真正的主题。有人仰视月亮,有人俯身拾起地上的六便士,有时高尚与低俗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你选择何种生活方式,这是你的自由;外向的世界怎样理解你以及你如何与外在的世界相处,在这种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准确地表达、展现自己的真正的价值,这需要你的勇敢与坚持。当然,也在于你选择了何种表达的方式,能不能精确而流畅地与外在世界进行交流。思特里克兰德选择了绘画这种方式,毛姆用文字,我们呢?
最后,让我用原文的一段话来结束吧: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显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我们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的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