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看到《朗读者》这一档节目。董卿主持的,这是一档即《中国诗词大会》后又一档弘扬中华文化精髓的节目。
这次节目有两位朗读者让我记忆尤为深刻,特别是那位96的作家当他说到林徽因走在曾经与徐志摩相知的路上,此景还是此景,此人还是此人,他声泪俱下,真动情,当时我鼻子一酸,尽然哭出声来,还好母亲与女儿都不在家,不然有点难堪。
对于诗歌,对于阅读,其实是心灵一直在追求的精髓,哪知它就在我身边,轻轻一碰撞就能泛起涟漪。
这位老先生名叫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许老先生幽默风趣,与董卿侃侃而谈,他说到“人不应该记得是活了多少天,而是你记住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这句话我反复听了两遍,笔记本中连忙记下这段让我共鸣之言。
人就是这样,当看到一处共鸣时会对其中的人事物好奇,想去了解,于是百度中找到这首诗。
许老先生说的这首诗名叫《别丢掉》,作者是林徽因,写于1932年,现代诗。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这是一首理想的爱情诗,托为当事人的一造向另一造的说话;说你“别丢掉”“过往的热情”,那热情“现在”虽然“渺茫”了,可是“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三行至七行是一个显喻,以“流水”的“轻轻”“叹息”比“热情”的“渺茫”;但诗里“渺茫”似乎形容词。下文说“月明”(明月),“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和往日两人同在时还是“一样”,只是你却不在了,这“月”,这些“灯火”,这些“星”,只“梦似的挂起”而已。你当时说过“我爱你”这一句话,虽没第三人听见,却有“黑夜”听见;你想“要回那一句话”,你可以“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但是“黑夜”肯了,“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你的话还是要不回的。总而言之,我还恋着你。“黑夜”可以听话,是一个隐喻。第一二行和第八行本来是一句话的两种说法,只因“流水”那个长比喻,又带着转个弯儿,便容易把读者绕住了。“梦似的挂起”本来指明月灯火和星,却插了“只有‘人’不见”一语,也容易教读者看错了主词。但这一点技巧的运用,作者是应该有权利的。
《别丢掉》是林徽因为纪念徐志摩遇难一周年而创作的怀人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著名的诗人,林徽因和徐志摩一生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关系。早年他们在英国发生的恋情,虽然无果而终,却奠定了这种关系的基础。然而,在他们全部感情交往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徐志摩的热情、直率以及这种感情对他短暂一生的深刻影响。林徽因由于理性、个人经历及性格因素,在行为上努力进行淡化处理。使林徽因本人在与徐志摩的关系中成为示情的背景。一九三六年在上海的徐志摩,为赶时间听取林徽因在北京进行的建筑学报告而搭乘邮政飞机遇难。林徽因在极度的悲痛中怀念着这位能够以心相交的朋友,并将飞机残骸中的一块木板挂在卧室里做永恒的纪念。一九四零年徐志摩去世四周年林徽因写下了意味深长的《别丢掉》这首诗。
让读者以直接的方式感受到林徽因对这一情感同徐志摩一样的珍视和执着!然而,全诗采用直述与象征相结合、新月诗派和现代诗派相统一的手法,通过创造一种情绪氛围来表达情感,含蓄蕴籍,诗意灵动又给读者切实把握内涵带来影响。
诗中明月、灯火、满天的星,依旧,只是你却不在了,收许渊冲说到此景还此景此人还是此人,真是尤为的感动,设身处地的想到林徽因当时的此景此情,不免心中发酸......
这两天常思考许老的“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于是也想让自己周而复始的生活发生一些改变:先从买书开始,下载了亚马逊APP,下单购置了几本书;列了今年大致的收入与支出,明白了"收入-储蓄=支出的第一步理财;开始在饭桌上讲笑话,让妈妈和女儿开怀大笑......
很感谢有这档好节目走入我们的生活,陪伴我们成长,将日子过成诗,每一天都值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