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我也会变老,时间掩盖了我的热情,吞噬了我的纯真,收回了我的童趣,但它抹不去我的快乐,我的愿望是:现在当个快乐的女孩,中年时当个快乐的阿姨,老年时当个快乐的老太婆——总之,拥有快乐的一生.”这是《绿山墙的安妮》一书中,安妮对戴安娜所说的话。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马利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是一本关于成长与梦想的书籍,它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安妮的成长史。虽然这本书属于儿童文学,但每次拿起它,总会让我产生对成长的思考。
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好心的邻居把它养到六岁,后来被送到了孤儿院。而这时,住在爱德华王子岛上的未娶未嫁的兄妹马修和玛丽拉随着年事渐渐转高,准备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可是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儿安妮,一天的相处后,马修和玛丽拉决定留下这个能说会道的女孩儿,安妮从此居住在了这个长满绿山墙的农庄里。安妮生性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频繁地闯一些无伤大雅的祸,让人不忍责难,反而忍俊不禁。她不似任何意义上的传统女孩儿,从此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安妮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带叛逆的个性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聪明勤奋,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并赢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然而她知恩图报,当马修突然去世,绿山墙农庄面临困境时,她毅然放弃去远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在附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丽拉。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除了安妮以外,还有她最好的朋友戴安娜、领养人马修、良师益友阿兰太太。安妮纯洁正直,感情充沛,喜欢说话,善于想象。在她所有鲜明的个性中,最感染我的还是她对于大自然美的敏锐的感受力,而这正造就了她丰富的幻想。她把身边的一切,重新染上色彩,想象成自己希望拥有的东西或是已经拥有的东西。她的生活因此变得多姿多彩,充满趣味。幻想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必要的美德。有了幻想,就有了目标,可以说所有人类的成功与进步,都源于最初的幻想与追求。但安妮的幻想,不是空想,不是没有依凭,而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感受自然,拥抱生活。而安妮的最好的朋友戴安娜有一头漂亮的黑发和黑眼睛,善良、开朗、漂亮、充满热情,是安妮的知心朋友,在这本书中她是我对“美”的定义词。领养人马修·卡斯伯特,虽然性格内向,但却心思细腻,内心充满了善良与爱,他给予了安妮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一个值得依靠的家长。而良师益友阿兰太太虽然在书中出现不多,却在作者的描写中让我看到了一个和蔼善良的知心大姐姐的灵魂形象。
书中除了对人物的描写让人着迷外,对环境的描述也吸人眼球,我的小女孩心思完全被书中安妮的生活紧紧抓住了,虽然没有切进书中主题,但我很喜欢这一段:“安妮的床上铺着干净的席子,窗户上挂着浅绿色的薄纱织布的窗帘,窗帘垂到地面,随着微风轻轻地拂动着。虽然房间并没有挂着金银织锦,墙上也仅仅贴着一般的淡淡的壁纸,但经过安妮的装饰,却透出一丝艺术的高雅气氛。安妮把从阿兰太太那里拿来的三张趣味画镶上框,挂在了墙上;还把斯蒂希老师的照片摆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在下方的书架上,经常插着一束修剪过的鲜花。今晚,花瓶里插的是百合花,房间里到处洋溢着百合的香气。尽管房间里没有一件桃木家具,但白色的书箱里却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带着软靠垫的柳编摇椅,被主人用薄纱织布很讲究地包上了一圈褶边。上面画着粉色的丘比特和紫色的葡萄穗子。椅子上边的墙上,挂着一面古色古香拱形的镀金镜子。另外,房间内还有一张安妮用的低矮的白色的床。”简单大方却充满了少女气息的房间让我感受到了安妮这个活生生的形象 。
蒙格玛利在写《绿山墙的安妮》时,选取了贴近生活的、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的喜剧性事件,运用了传统的儿童文学中最常见的生动的儿童语言及动作的描写。同时在环境描写上,加以典型的衬托手法,利用精练、清新的语言,把山水花草生动地描绘出来,有景有情,既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又满足了儿童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小说借助安妮的眼睛,把优美异常的自然环境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欢喜的白路”上雪白的馥郁芬芳的苹果花;枝头下面,不知不觉来临的紫色的黄昏;格林·盖布鲁兹如油画一般的早晨;成千上万朵紫花地丁怒放的“紫花地丁渊”;弥漫着自然迷人气息、流动着百鸟争鸣时优美旋律的“桦树道”等等。作者毫不吝惜地用笔墨写出了一个仙境一样的格林·盖布鲁兹。正是通过这些传统写作手法的成功结合,作者使这部作品成了一部闻名世界的儿童文学经典,也使“安妮”成为了“继艾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安妮生活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难怪会常常“快乐得像妖精”。读者读到这些,也会不知不觉陶醉其中。而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自世界各地慕名来到爱德华王子岛,去追寻小说中安妮踏过的足迹。我在读过这本书后,也幻想着有一栋种满绿山墙的房子,与自然作伴,与自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