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说:不想“半途而废”,就赋予你所做的事情一个重大的意义。让自己想到完成它,就动力巨大。
我赋予读李笑来文章一个重大的意义:读他的文章总是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感,他身上有一种很显著的特质——异于常人的思考能力、践行能力和说服能力。这体现在他经常能够讲出来很多颠覆常人认知的东西,并且通过大量自己经历过的实际实例以及一套自己独有的逻辑完成对你的说服。我想只要我坚持阅读、实践,终有一天,我会将他的智慧全部一一吸入体内,潜移默化成我的格局。
今天读了他的文章《如何判断自己文章的好坏》,我第一次尝试着边阅读边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回看自己的画的图,逻辑、格局一目了然,鸟瞰全篇,果然是超赞的阅读体验!
如何判定自己文章的好坏?
李笑来从五个方面深入浅出:
1、三条基础常识建议;
2、内容质量判断原则;
3、关于所谓文采判断;
4、格式化写作的好处;
5、你为什么非写不可。
这五个方面的归纳,让我感觉犹如明晃晃的一束光,照亮了自己脚下的路。即使光亮消失,光的轨迹仍会久久地印在我的脑际。以往写作路上汹涌不止的不自信和无奈感都释然不见。
李笑来的文章,总让我在文字里游移,在思考中摇曳。它是第一眼就“惊艳”,第二眼“超级耐看”,最后回想起来是心中久久不能挥去的“绝色”美篇。
惊艳
开篇第一段就让我大为“惊艳”。
审美常常并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人必须有方法论,否则不可能持续创造,应该是这个道理吧?我们去餐馆吃饭,饭不好吃,常常并不需要我们现有精湛的厨艺,但厨子必须“知道怎样做才能做出好吃”的人。
的确,一个好的手艺人,就应该对自己的“手艺”深谙其道,懂得如何做出“最大公约数”的让人动容的作品。手艺人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都喜欢,但手艺人自己要断定它“真的美味”,而非“看着美味”。
它实打实的要求手艺人有深厚的功底,予人一滴水,心中要有一汪洋。
如何打磨功底,李笑来在文中给出了方法:
1多写、多写、多写……
一个写作者每天大量的写写写和运动员每天大量的锻炼一样,这不是牛逼,这是必须。
2认真思考选择品类的从众属性。
我从来没有给自己的文章定义品类,初心就是可以给读文章的朋友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和启迪。
从这个角度判定自己的文章好不好,那就是:
这篇文章对读者是否真的有用!
注意,不是“感觉有用”,是“真的有用”!
我一直追求一种境界就是读完文章,让读者有一种徒然的画面感,他们读的过程中思索一去不返的时间,思索行云,思索流水,思索森林,思索溪泉,思索风,思索雨,思索光,思索电……它们润入读者的心田。
3写作是双向的沟通,而不是单向表达。
这句话一下子放大了我写作的格局。
沟通分两种,一种是与自我沟通的单向表达,一种是与他人的双向沟通。而写作也是一种与他人的沟通,需要顾及对方的思考、理解能力是否与我们一样,才算有效的沟通。
写作是训练自己沟通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元认知能力的锻炼方法之一。
真正成熟的写作高手,他都有很高的元认知能力或者说是情商,它通过细节体恤、感受别人隐匿的情绪,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多维度的去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写出的文章,自然会有一面戳中内心。
这还不算技巧,这是好文章基础中的基础。
超级耐看
李笑来的文章让人“百看不厌”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逻辑总是让人眼前一亮、脑洞大开、一针见血、豁然开朗……
读他的文章就像“整骨”,起初是一点一点地用力,随后猛发一力,把指头压进你的骨头与肌肉之间。这种痛苦,仿若经历了“闪电”,先是空白,之后痛到像从高塔之颠被徒然推下了阿鼻地狱,但当剧痛的潮水退去,大痛之后用大彻的心情,脱胎换骨,玩味儿着前行。
我的文章最应该整顿的就是逻辑,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概念,也要吃透它,再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
练习逻辑周密、严谨,没有捷径,就是平时多思考、多积累、足够的观察、刻意的练习和提升元认知能力,认清每件事物的层层逻辑,才会对身边的事物,有清晰的认识。难,那也必须为之。
李笑来文章中有一句话,我很认同:“写,并不难,难的是思考和系统积累。”一篇文章最有价值的并不是文采,而是思考和观念。
绝色
这是对美人最高的评价了!
李笑来的文章,让很多读者在茫茫“文”海中一眼相中,没有点“绝色”的气度,是根本做不到的。我第一次读他的文章,如刚出生的魂灵在其间游荡,感觉自己根本什么都不懂,一波又一波的惊喜。
让我直呼“绝色”的是他献出他的文章套路:
1、提出一个观点;
2、说明这个观点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3、证明这个观点;
4、驳斥这个观点的质疑;
5、说清楚这个观点的超级意义。
让我想起了彭小六老师的文章套路:收渣、接骨、贴肉、画皮。
每一个作者的写作套路,实际就是他的写作风格,当自己的文章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之日,就是套路成熟形成之时。
读笑来老师的这篇文章,让爱写作的我们知道,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耐心的同时,学会钻过低垂的树枝,爬上岩石,跳过沟壑,巧妙地拨开带刺的灌木跻身过去,才会发现那是怎样的一番别有洞天,这个过程无可替代,必须亲自践行。
诚如老师所说:我的经验不论有多好,看完了不去践行,那对你就一点用处也没有。
阅读本身没有价值,而是随之的行动、觉知!
作者:李晓木
金融工作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身心灵成长践行者
阅读达人
文字重度痴迷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