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阳三岁十个月)
1.孩子们要靠我们去命名他们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可以认知自我。
2.自从一年多前看到“但是”的内容我就觉得说的太对了,并在生活中尝试用“问题是”“虽然你知道……”“不过……”,感觉良好!
案例:
今天我刚午睡醒来,阳阳就带着哭腔来到我身边:“妈妈,我非常难过!”我赶紧摘下耳机起身把他搂了过来(一直认为及时回应孩子是最重要的),问:“怎么了?”
阳阳:“我想去买零食,小满……”说着便委屈地哭了起来。
我:“发生什么事儿了?”
阳阳抹着眼泪说:“我不想用奥然哥哥的柜子装零食了,我要去买我的新的零食!”
我明白了昨天阳阳的零食几乎都吃完了,估计是小满还有一些不愿意和他分享,而且放零食的柜子本来是奥然的专属,稍高一些,阳阳每次都得搬椅子。
我:“哦,你想买一些只属于你的零食?”
阳阳:“嗯,我就想买属于我的零食,还有装我自己的零食的柜子”
我:“你很想再去买一些零食,问题是柜子里零食还挺多的,不过我们一会儿可以找一个专门盛你零食的盒子!”
阳阳:“行,那待会儿你睡醒了和我一起找一个”
我:“好,妈妈再眯会儿!”
阳阳便离开了,一会儿愉快地给我拿了两袋豆子:“妈妈,这是给你的!”
“危机”过去了!
把感受和想要的东西记录下来(图文结合)传递出来的是父母在孩子渴望东西时倾听了他的感受,并学会了延迟满足。
案例:“我要吃粥”
前两天的一次晚饭,大家都坐到了饭桌前准备吃饭。
阳阳问:“姥姥,有粥吗?”
姥姥:“哎呀,姥姥今天还真没做粥。”
阳阳皱着眉头大声说:“不行,我要喝粥”
姥姥:“现在做也来不及了!会很晚才熟”
阳阳开始大哭:“不行,姥姥给我现在煮粥去!”
我:“阳阳,你特别想喝粥,现在没有粥你太伤心了,问题是现在已经来不及煮粥了,不过明天早晨可以。”(有时即使认同了他的感受并不够)
阳阳依然大哭喊:“我要喝粥”
姥姥:“明天早晨姥姥一定想着给你做粥!”
成铭:“我有个主意,咱们一会儿吃完饭把煮粥这个事画下来贴到厨房,省得姥姥明天早晨忘了,可以画一个大碗。”
阳阳的哭声小了点。
我欣喜地说:“这个主意太棒啦,要是我画我就在大碗旁边画一个阳阳,提醒姥姥是阳阳想喝粥!”
阳阳破涕为笑,坐在了他的位置。
小满接过着说:“要我画就画一个大嘴,感觉一口就都喝下去了!”
阳阳咯咯地笑了起来,然后开始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