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时间总是不够用,在这个疲于奔命的时代,“时间都去哪了?”几乎成为每个身在都市的人的最大困惑,除了需要不断调节巨大的生存压力之外,正确的时间管理方法能够让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听听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肯·贝恩给我们的建议吧!
提高学习效率的九条建议:
一、阐述
阐述、联系并建立连接。阐述、阐述、阐述,联系、联系、联系,建立连接。提问,评价,在大脑中反复玩味文字,寻找乐趣。当你将全部身心投入学习时,要刻意将自己置身于所学的知识中,因为这有助于你回忆起自己进行原始研究的起点,甚至最终你会自己得出作者要给你的结论。你会因为记得文中呈现的节奏、其包含的道理和启发而记住知识本身。如果你进行的联系越多,将来回忆起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记忆前先加深理解
记忆前先试图加深理解。要理解就需要建立深层次的联系网,正是这些复杂的网状连接使记忆成为可能。建议你学会使用脑图来帮助记忆和学习。
三、重复、重复、重复
无论我们如何试图建立联系,还是只有在反复地接触之后才能记住一些东西。究竟应该间隔多久重复一次呢?近来的研究发现一些传统复习过程可能是在浪费时间。当你遇到新的事物时,比如说是一个新的单词,你几乎会迅速开始遗忘,一天后可能就根本想不起这个单词了,但只要再接触一次,就会延长你的记忆时间。复习第三遍、第四遍同样如此,以此类推下去。每次听到这个单词之后,下一次接触这个单词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这样你就不会遗忘。如果下一次复习正好赶在它即将被你的大脑遗忘之前,那么你就能让记忆保持下去。
四、在不同的地方学习
你总是待在同一个地方学习吗?不要这样做。在不同的地方学习有助于增进多样性,这种丰富的经历能提高你的学习效果。无数实验已经发现,学习者待在两个以上不同的地方学习,他们回忆起来的可能性更大。多样性能够产生丰富的联系,这种在不同背景下产生的联系甚至胜过我们有意识思考时产生的联系。
五、测试的效果胜过排练
越来越多的证据有力显示,如果测试自己一个知识点,即便错了,那也比自己简单地一遍遍重复这个知识点学到的东西要多。当我们强迫自己去挖掘大脑最深的地方时,我们的大脑中就会发生一些事情。这种搜寻、试图回忆、拼凑的行为会构建一种牢固、稳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无法通过一遍遍的重复产生。这或许有助于解释,向他人解释某个概念为什么会有助于自己去记忆那些自己已经理解的东西。在这种环境下,你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记忆力。
六、不要同时完成几个任务,但要同时学习几个科目
不要同时完成几个任务,但要同时学习几个科目。这听上去似乎自相矛盾,事实并非如此。一边看历史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写论文一边玩电脑游戏,这会让你无法专心致志。大量研究发现,除了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的极少数日常工作,人类的大脑根本无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任务。因此,尽管我们可以边走边说,但是却无法真正边看电视边读书。相反,我们至少要不断在两者间交替,而且事倍功半。同时学习两门或更多的科目能够促进整合的产生。这意味着通过不断寻找科目间联系的方式进行学科间的转化,则是事半功倍的。
七、找一个尽可能没有干扰的安静地方
找一个尽可能没有干扰的安静地方,或者两三个这样的地方。有人认为他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效果最好,但若干研究已经发现,无论是性格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边听音乐边学习都会让他们学到的东西减少,性格内向的人尤其明显。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器乐要比声乐效果好,但两者都会对学习产生干扰。听音乐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同样,审视自己的经历有助于你作出决定。不过你需要诚实面对自己,区分你想做的和真正发挥作用的之间的区别。
八、运动
近年来大量证据显示,规律持续的运动、充分规律的睡眠、健康平衡的饮食有助于大脑和学习。举例来说,研究发现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加大脑中海马体的尺寸,海马体是大脑中跟记忆有关的某个部位。纽约大学神经科学教授温迪·铃木(Wendy Suzuki)发现,在听讲座前先进行一小时有氧运动的学生的听课效果显著好过其他学生。
九、知道答案之前大胆推测
有时候在知道答案前,去大胆推测可能的答案并建立连接,在遇到数学问题或历史谜题时,先去猜测一番,假想各种可能,发展各种假设,不过要记住所有假设都需要接受考验。积极动脑思考,不要总是等着别人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