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望梦海(小海)
2015-12-2 14:43
2015年12月1日 民主路文化街采风 文:宁望梦海
民主路文化街,别名:新浦街、民主路老街、新浦老街,所属地区: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
回到这个城市已经五个月有余,总是想着有闲暇时光出来采采风。多日搁浅之后,今日终于有机会完成素日来的小小愿望。
也许是有历史文化情结,总是对历史遗留的建筑、街道有着特殊的感情。于是从民主路文化街开始我的港城采风之旅。
【主路文化街采风1——初相遇】
天气阴沉,但气温较前几日有所回升。从规划局(朝阳路)出来,沿着海昌路一路向北,就直通民主路文化街新浦广场。
由于阴天,有雾,天空显得灰蒙蒙的,让沿街的民国建筑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更体现出厚重、沧桑的历史感。
沿民主中路的建筑主体保留的相交完整,在一百多年前乃至今日,这样的建筑显得坚固而高大。除了部分修复和加建的建构筑物还在做最后处理工作,街区大部分民国建筑保持了民国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注重吸收西方建筑元素,达到小而美,精而全的效果。修复加建痕迹隐隐可见,新补的清水砖颜色较遗留的深些,很容易分辨。民主路文化街改造工作,遵循“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以存其真”原则,保存了实物现状与历史信息,延续了已有的传统风貌特色。
街东的钟楼是这条民国风貌街很明显的标志,只是钟楼下的一栋灰色小楼成了新疆主题餐厅(金色楼兰),或许还有很多的改造和部分业态让人觉得失了当初的风味,更加“现代化”和“商业化”了,但是作为一条历史老街,世事变幻衰败后的复兴之路何其艰难。如今“商业化”成了历史文化街、风情小镇改造中惹人诟病的话题,然而如果没有“商业化”,一条街道,一个衰败了的历史文化街区已经失去了当初发展的优势,又如何能获得新生,单凭政府的财政支出和补助么?那它的改造还有什么意义,就只是让人看看,终有一天失去政府财政的补助,然后一如既往地的衰败?我从来不反对历史文化街的“商业化”,只是希望这样的“商业化”能够具有“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商业化”:“商店复制”。
走进一家新浦老阿姨开的杂货铺,北墙老式货架上放着“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的匾额。货架、货柜里整齐地陈列着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物品,我小的时候还见过一二,像老包装的“郁美净”面霜、“强生”粉红粉蓝装面霜、甚至还有奶奶用过的“雅霜”,还有很多像电视剧里放着的还在用粮票布票年代才能见得到的物品和销售方式,比如说像拿着尺子量着几寸几尺的松紧带、黄球鞋、老黄历、玻璃面木箱放置的香烟和一格一格整齐放置的可爱纽扣……因为被里面的物品和摆设吸引,竟然忘记拍下它的招牌,也不记得店名,只是隐约在镜头里看到了它的门牌是民主中路125号。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脑海里想象,这里最早的时候或许还可以看到盐田,人们每日辛苦制盐、捕鱼;再后来海远盐田废,人们利用交通优势,开商店、饭店、客栈,圈地设货栈,为渔民、客商、过往行人,提供购物、食宿、存货提供方便,从中谋利为生,形成了今日可见的但又衰败了的“新浦老街”。
灰色的石板、清水的砖砌、红色的圆拱门廊,寻着记忆的幽思,仿佛可以看见一位妙龄少女撑伞而行。在她的两侧是一栋栋充满着民国风情的建筑。公大商行、生庆公茶社、三和兴大药房等老建筑临街而立,向人们展现着老新浦过去的风采。
闲暇时光,走在青石板路上,选一家小店喝杯清茶或者咖啡,或在户外或通过玻璃窗看一看民国的建筑,华灯初上的时候那昏黄的灯光中,你会发现这个地方很适合怀旧。
我一直觉得一个城市有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老街区,是整个城市的幸福。
就让我在这里,在这座城市开始经营忙碌的一生,就这样幸福o(* ̄ ̄*)o下去。
【主路文化街简介】
民主路文化街,即新浦老大街、民主路老街。过去通称“新浦街”,或称“新浦大街”,是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的发源地,是连云港市历史发展变迁中的四条老街(海州古城、民主路文化街、连云港老街、南城六朝一条街)之一。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主路商业兴隆,车水马龙,被当时的人们称作苏北的“小上海”。其北不远处也相应形成了一条规模稍小的街市。因位于大街之北,人们都称它为“后街”(今建国路)。其南在解放前,有一条路赶上好几条老大街宽,是当时新浦最大的路。人们都称它为“南马路”或“大马路”(今解放中路的南极路至龙尾河段)。
然而随着主城区发展,新浦城区规模不断扩容,城市工业、商业开始向东、向南迁移,近一百年过去了,岁月洗净了民主路曾有的铅华,如今只剩下一条旧巷,昔日热闹繁华的民主路慢慢沉寂下来。
2013年4月,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提出对新浦区最具历史文化的老街——民主路进行升级改造,并兴建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以“新浦印象”为主题,使新浦最具历史文化的老街重获新生。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