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能力差?框架效应,职场人必须知道的沟通技巧!

大家好,我是拾一,一个职场内容创作者!

废话不多说,老规矩,先上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非常吝啬的财主,不小心掉进了河里,

一个路过的好心人趴在岸边对他喊:

“快,你快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

可这个财主一直扑腾,就是不肯把手递给路人。

眼瞅着人快淹死了,好心人急中生智,冲着财主大喊:

“我把手给你,你快抓住我! "

这一下,财主立刻抓住了对方的手,终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爬上了岸。


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有听说过吧

那听完这个故事,大家又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同样的一件事情,当好心人说“你把手给我”,

在吝啬财主的感觉里,就是在“给予”,是一种“损失”;

而当对方改说“我把手给你”的时候,

财主就觉得是一种获得,因此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这个故事中财主的行为看似荒谬,其实背后是受到了框架效应的影响。

框架效应说的是当一个人描述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

不同的表达方式会给倾听者不一样的感觉,从而使倾听者出现俩种截然相反的决策。


比如同样一种疾病,医生告诉患者这种疾病的致死率是10%

和告诉患者治愈率是90%,给患者情绪带来的可能是天与地的差距。


人如果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思考角度就会被窄化。

但相反,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框架效应影响他人的想法和决策。


比如你希望劝说长辈每年至少做一次体检,

但多数长辈都认为体检是一件费时费力又费钱的事儿,

并且查出病的可能性很小。

那么你就可以尝试替换长辈头脑里对体检的认知框架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现在有很多疾病的潜伏期很长,

但是一旦发病就会快速恶化,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

既能少受些苦又能多省些钱。

而且体检出没问题不是更好,就当买个安心,一举两得。


在工作中也是一样的,

很多时候,我们利用框架效应去沟通表达

沟通效果就会好很多,工作效率也会高很多!


心理学上把由于不一样表达导致不一样结果的现象称为框架效应。你记住了吗?

关注我,下期,不见不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