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他和汉成帝是姑表兄弟关系。汉成帝以好色著称,但他没有儿子,去世以后是由侄子汉哀帝继位的。汉哀帝因为身体不好,就做了六年皇帝,公元前一年就驾崩。
汉哀帝驾崩以后,一位年仅十岁左右的小皇帝即位,史称汉平帝。汉平帝,不仅年龄小,而且短命,王莽更是能够牢牢的把权力抓在自己的手里。
在公元元年,王莽被册封为安汉公,意即安定汉朝,此后进入了王莽专政的时期。
而到了公元六年,汉平帝也去世了。王莽为了继续控制政权,立了一个两岁的小皇子,叫刘婴,孺子婴来继承皇位。
他年龄实在太小了,只能刘婴暂时做太子,由王莽称假皇帝。后来,假皇帝也满足不了王莽的野心,公元八年,王莽就正式称帝了。
王莽即位短短十五,就被刘秀推翻,刘秀开创了东汉王朝。王莽就被认为是一个篡位者,是一个不合法的统治者。
王莽失败,肯定是有他的问题,但他所有的政策也不尽是一无是处。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刚刚称帝不久的王莽,曾经下过一道诏令,一是反对土地兼并,主张要协调社会上的贫富不均现象。第二是反对人口买卖。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强者规田以千数,富有的豪强们家里的土地就是几千顷几千顷。而弱者曾无立锥之居,连站个脚的地方都没有,贫富不均衡一定是造成一个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莽看到了社会的贫富不均,他的解决方案是恢复井田制,可惜这个解决方案没有解决问题。
反对人口买卖,主要的是反对奴婢的买卖。当时市场上买卖奴婢与牛马同栏,把人和牛马关在一起,标价卖,说不定一个奴婢还不如一头牛,一匹马卖的贵。
这个情形是谬于儒家经典所说的,圣人所说的天地之性,人为贵,这样的一种道义,这是不对的。
王莽是一个读书人,是读儒家的经典的,他提出的抑制土地兼并、尊重人性,其实都是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资治通鉴》说,王莽不是没有看到问题,而是在给出解决方案的时候,“动欲慕古,不度时宜。”意思是说,他根本不考虑当时社会的实际状况,完全生搬硬套古代的理念和方法,这当然是行不通的。
王莽有一些政策本身的出发点很好,却违背了基本的社会经济规律。比如王莽曾经试图抑制商人对于农民的过度剥削。为杜绝这种现象,王莽下令由政府出面向农民放无息贷款或者说是低利息的贷款,你看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
但问题是王莽找不到合适的大量的人手来帮他施行这项政策,所以最终他还是借助于一些大商人来补充政府官员的力量。这些人就借这个机会反而变本加厉了,利用王莽给他们的权力来搜刮财富,上下其手。
王莽在设计制度的时候,违背了要将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予以区分的规律,所以必然是失败的。
今天学习总结:
1、王莽善于伪装自己,取得汉成帝的信任,开启了“第一行政官”的政治生涯。
2、王莽终结了西汉的统治,他看到了社会存在的问题,但他的施政策略不能解决社会矛盾,后被刘秀开创的东汉推翻。
3、看待历史问题,不能被别人的一面之词或别人张贴的标签所欺骗,要学会全面、独立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