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维在《花田半亩》里说:是谁说过,生命是一片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反复徘徊。在这一片纯白之上,人们哭了又笑了,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道理。当生命终于也随浮华远去,我们终于得到安宁。
三毛曾说:“但觉风过群山,花飞满天,内心安宁明净却又饱满。”
可安宁并不意味着没有喧嚣,没有劫难,没有艰辛的付出,安宁意味着即使身处欢闹之境,内心依然静如止水。这才是安宁的真谛。吾心安处是安宁,可任谁的人生能没有波澜?
在《安宁》一书里,有着这样一个女孩,刚出生不久母亲就喝药自杀,她命运多舛,几经周折,始终想要的是一份内心的安宁。
《安宁》一书作者国辉,是一个80后,出生在鄂西南农村。她是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大学毕业后漂过很多城,2017年完成长篇《安宁》,定居江南。
《安宁》一书是按照真实的故事为背景,写出了那个跌跌撞撞走出“阴沟”,望向星辰的女孩子。
一、苦难是她的起点
她叫安宁,自小她听到的都是:“她没得妈,没妈就没得教养,不要跟她玩。”“安宁,你妈早就死了你知不知道,你爸告诉过你没有呢?”“安宁,你看你穿得像个叫花子,要不怎么说‘宁死当官的爹,不死叫花子娘’呢……”
苦听得多,可能也不觉得苦了,后妈进了门,又生了妹妹,她更加的处在这个家庭的边缘。苦活累活都是她的,这都不能阻挡她前进的脚步,为了自己的未来,她拼命做到最好,认真读书,努力拿第一。
可到了要上高中的节骨眼,后妈不愿意了,父亲本就在和她母亲的婚姻里就不作为,这下也开始犹豫。
一边是她心心念念的高中,一边是早早打工挣钱,后妈不想让她继续读书,父亲亦然。
就这样,她开始“绝食”抗争,许是天可怜见,许是父亲至少还对她有着那么一丝丝的父女亲情,在高中报名的最后时刻,父亲终于借到了可供她上学的费用。
即使是心中不愿,还是将她送进了学校,前提是她必须考出好成绩,否则随时退学。
面对厄运,海伦·凯勒战胜了心灵的漫漫长夜,贝多芬奏响了铿锵的命运交响曲,霍金撩开了时间黑洞背后的科学奥妙。
而她,只能前进,这世界给她以苦难,她只能和着泪往前冲。
二、苦难再次袭来
苦难的降临无法预知甚至不可抗拒。
在安宁谨小慎微度过高中生活的三年里,有两个大男孩闯进了她的生活,她始终没有忘却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所以,她也无法接受懵懂的爱情。
她看起来冰冷不可接近,那是因为别人都无法懂得她内心的“苦”。
歌德说,弱者沉吟叹息,勇者却向着光明抬起他们纯洁的眼睛。当你笑对苦难,你发现苦难其实不过如此。
是的,过去的苦难不过如此。
就在她终于考上了大学,命运再一次给了一次痛击。
在庆祝她考上大学的宴会后第二天,她就要奔赴大学报道,迎接自己的新生活。
村里的“无赖”潜入她破败的房屋里,险些毁掉了她的清白,猥亵了她。
她一心要去报警,要惩治那个恶人,可周围的人都在劝她,“你最后不也没怎么样嘛,”“你要是报警了,就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你遭遇了这种事,你自己的清白就没了。”“之前也有女孩,人家不也没报警......”
她觉得一切都是灰暗地,这世界是怎么了?为什么不是她的错,为什么反而似乎让一切都成了她的错呢?
女孩怎么了?就不能为自己而活,不能让坏人得到他应该有的惩处么?
三、逆境是成长的过程
南怀瑾先生曾说:“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
纵观安宁这十几年的生活,她深处“阴沟”,出生即失去了母亲,得不到后母和父亲的爱。读书的路也是坎坷多变,险些因为生活的现实无法继续。再后来,唯一疼爱她的姥姥,永远地离开了她,她甚至都没能见到姥姥最后一面。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在出发前夜险些遭到坏人的侵犯。
我想如果是安于现状的其他女孩子,可能也就这么接受了命运的安排,逆来顺受。
可她没有,她始终坚信未来的路要靠着知识的力量,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
生命也许对她是这样的残酷而又决绝,可生命又对她是怜爱和垂青的。
即使身在“阴沟”,也不忘望向星辰,不忘了自己最初的决定。
逆境,是她曾经需要度过的一个又一个很难跨越的鸿沟。
可只要,心中始终不放弃,踏过就会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