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力量 孙路泓
用表演辅助表达、用听懂为解释铺路、用“垫子”为问答做缓冲、用共情创造共振的场以及用扑克牌练习说话。
表达就是通过特定的语言和形式来阐述看法和观点。一般来说,日常生活中的表达需要先陈述事实,再传达观点。
表演的形式有很多啊,小到一个眼神,一种语调,大到一个手势,一连串的肢体动作,都是表演。乔布斯
好的表达还可以借助道具来完成。李敖的禁书。
用表演辅助表达。你可以调动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可以借助道具,这样做会强化你想让别人记住的东西,进而起到影响听者的作用。
用听懂为解释铺路。
80%的矛盾和误会都来自于沟通不畅。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之间,矛盾和误会都是不可避免的。当矛盾和误会发生时,如何解释就是最见功力的地方。想要让你的解释发挥正面作用,你要先学会听懂。听懂是解释的核心。
用听懂为解释铺路。既要保证自己听懂对方,重复对方的话显示自己听懂了;也要让对方听懂自己,用提问核实对方确实听懂了。
沟通时的“垫子”就是在双方说话时加上隔层,目的是创造舒服的说话环境和氛围。这个垫子起到缓冲作用,它能有效缓解你问我答的紧张状态。
有时候这个垫子可以是赞美,简单说就是夸他问题问得太好了。
赞美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化。比如提问的是一个硕士研究生,你就可以说:这个问题也就你这样高水平的人才问得出来。又比如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向你提问,你可以这样讲:听你这样提问,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思考的。如果你是提问人,你说听得舒服不舒服?就算再有尖锐的问题,恐怕也要咽回肚子里去了。
有时候垫子可以是“多人垫”,就是说对方提的问题很普遍,很有代表性。比如你可以说,“你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当年孔子问过颜回的问题。”对方立刻觉得自己分分钟被抬。又比如:“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这可是MBA的课程里才会涉及的。”这样一来,对方会觉得自己的问题很有价值,心里美滋滋的,后面的问题就不会那么有挑衅性。
还有一种垫子叫“示弱垫”,就是在回答问题之前,把自己的处境讲出来。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你先示弱,就会更容易赢得对方的好感,降低对方对答案的质疑。比如,在回答之前你先说一句“哎呀,这个问题你可真把我难住了”。或者“你的这个问题我可要好好回去研究一下才能回答你。”甚至你可以说,“你的这个问题我恐怕马云都无法回答你,我只能试着说说看。”最简单通俗的“示弱垫”就是:“我说得不一定对,巴拉巴拉……”
用“垫子”为问答做缓冲。这个垫子可以是“赞美垫”,夸对方问题提的好,也可以是“多人垫”,说对方的问题有代表性,还可以是“示弱垫”,降低对方对答案的质疑。这些都可以有效地为沟通起到缓冲作用。
用“共情”创造共振的场。
说白了就是“迎合”,通过共情,快速对对方语言中的事实、观点进行逻辑分析,通过补充对方说的话等手段,使对方认可自己。
在海底捞吃饭觉得体验很好。那里的服务员不仅手勤快,嘴也勤快。“先生,我帮您换块毛巾吧?”“先生,我帮您把肉分一下吧!”“先生,我给您加把椅子放衣服吧!”,海底捞的服务员能够看出客人的需要,这就是一种共情,我们俗称“眼力见儿”,这样说话能让对方感受到尊重,这就是高超的迎合技巧。
在日常沟通情景里,怎么去迎合呢?很简单,如果对方说的是看法和观点,你就补充一些符合他观点的现象;如果对方陈述的是事实,那你就把他的事实做一个总结和概况,提炼出一个观点。
同事说:“今年夏天可真够热的!”你说:“啊,是热,呵呵。”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聊天就此终止。其实同事说的是个人看法,也是一个结论。这时你可以接着说:“可不是,43度呢,40多年来最高纪录了!”这样你就为他的结论补充上一个具体的事实,他就会觉得跟你有共鸣。
有朋友跟你抱怨:“今天刚到火车站,手机就丢了。”这是事实。你就可以补一句:“哎呀,火车站那儿是特别乱,人又多,特别容易丢东西。”这就是共情,因为他说了一个事实,你按照他的事实提炼出了一个结论,他会觉得你懂他,这样你俩就不知不觉站到了一起。
其实人与人之间说话的目的就是加强彼此的了解,建立关系。如果你能和对方产生共鸣,就更容易取得信任。这种以“共情”为基础的迎合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必需的说话技能。
用“共情”创造共振的场。一般来说,如果对方给出的是观点,你就补充例子让他的观点成立;如果对方给出的是事实,那就帮对方提炼出观点,让他觉得自己很高明。这样可以让对方在受用、顺耳的情况下自然地向你的思路转移。
用“扑克牌”练习说话。
沟通训练扑克牌。怎么做呢?我们知道,汉语词汇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每一类词各找18个,18个形容词里面再分成9个褒义词和9个贬义词。
随便抽一张牌,用牌上的词语造句。比如牌上写的是优秀,你就用优秀来造句,不用写,完全口述。造什么句呢?必须是复杂的疑问句。比如说:“每个企业中都有优秀的员工,也有平庸的员工。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员工是否优秀呢?”
接着再抽一张牌,然后用第二张牌上面的词去回答刚才你提出的问题。比如你又抽到了一张“学习”,就可以这样回答:“我们公司是从三个角度来评价一个员工是否优秀的。首先,这个员工要有上进心,追求卓越,这是他不断进步的前提条件;其次,他学习能力要强,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后,他还要服从组织管理,尊重他人,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算完成了一轮说话训练。
当你已经能够熟练地用一个词语说出一大段话之后,就可以继续用两张甚至三张牌来练习了。进而再限制话题,提高训练难度。比如说,你随便抽到了三张牌,分别是细致、妥协和开拓,话题只能谈理财产品,不能漫无边际地造句。用细致、妥协、开拓三个词围绕理财说一段话,你要怎么说?你可以这样说:“理财产品业务现在不好做,竞争很激烈。如果工作不细致,就不能赢得客户的认可。我们还要开拓产品,光靠一两个产品显然不够了。适当的时候,我们也要妥协。你觉得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方面应该注意呢?”接下来你再随便抽三张牌,要求自己必须用它们来组织答案。这样反复操练,直到你可以自然流畅地回答问题,并且能够引出新的问题,一直持续下去。
孙路弘老师曾经让郭德纲一次性挑战十张牌,同时还给他限定了场景:假定他就是卖光盘的。结果,郭老师从拿到十张牌到说完,只用了1分13秒,并且说的全是卖光盘的事儿。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春妮也拿十张牌练过,她用了1分45秒。当然,这两位都是靠嘴皮子功夫吃饭的人,在说话方面是成功人士,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用扑克牌不断训练说话,可以让你的大脑容量增加,反应速度提高,如果你能坚持练习,一个月以后,你就能出口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