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又一次被临时叫去做口译,说的是关于升降台的内容。实话说,自5月出差回来到现在,我已经完全放飞自我了。不再健身,不再注意饮食健康,不再看书,更不再继续学习。可想而知,这又是一次自我感觉极差的表现。
这场会议的外方都是去年在上海的项目里遇到的技术人员,老相识了。中方这位总工我也跟他一起出差过一次。这场会下来最想手撕了自己的场景是这里:老外在说了他的建议想法之后,我按照“惯例”(总工可以听懂英文,我主要负责翻译总工说的内容)没有翻译,他的原话还回荡在我的脑海里,但意思大体知道。总工开始了他的说辞,我以为是他要发言,又追问了一遍,他说:我是这么理解的,blablabla...我听着他说话,看着我跟前的笔记本。他说完之后沉寂了几秒,说道:怎么?我说的你没听懂?那一刹那,我觉得万分尴尬与羞愧,意思大体是没错,原来是跟我确定老外的意思?我赶紧微笑着说是的是的,但这时我感觉说的话都是多余,明显可以感觉出自己能力不济。不管是自己,还是对方,肯定都是这种感觉。
多少次都是这种临时叫去口译。往好的说,自己是被临时叫去,无法做好预备工作,而且我的专业是英语口译,不懂工程设计、机械设计之类的,心里明白,这些是借口。但自问自从到北京工作以来,真的总是在办公室里处于一种战战兢兢的状态,简单说来就是“怕”。怕什么呢?
怕自己在一群机械设计师灯光设计师之间,分分钟因为没有专业性而被走人;怕自己因为没有跟公司签合同没有保险保障,不敢进医院做身体检查;怕自己这份工作丢了下份工作会在哪里。
自己清楚地明白,所有这些都是因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翻译已经算不上了),没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虽然已经在live entertainment里有了三年多的经验,做过剧场装台、创排、运营初期,目前更接触到项目设计阶段,真正的从“零”的概念开始一个项目,但始终自己不敢说有足够的经验,越在这个圈子里,越觉得这个圈子深,虽然认识的人都是那么几个。每当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结果都是这样悔恨死,当时进行无比深刻的反省,知道要改,为什么现在都已经懒得动手了呢?
知道口译不行了,曾经学过方法,知道是因为不练。那么从哪里开始练呢?直接上来一段翻译录音根本不行,因为自己也认识到必须从词开始。先从词的积累开始,背常用词的表述,之后再到句子,慢慢加入口译。然后到小段落长段落,长期练习必有收获。结果行动一开始单词书没有:去找单词书,不想买;上网搜,耗时间,中间搜着搜着变搜索对象了。就这么对付着,开始找小段落,用的还是以前的练习材料,结果感觉这练习材料也不够用啊,笔记记得自己也不认识啊,短时记忆也记不住啊。所有问题都涌现了,带着这种挫败的心里又停滞下来,不动直至完全舍弃。就是这么衰败的,败给了自己。
想了那么多次,今天终于全部敲成字,导出心里的感觉真不错。大脑总是有这么多想法,千变万化,如果不记录下来多么可惜。对自我的剖析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记录下来更来有研究价值,了解自己的短板,分析可以拔高的地方。不能每天少努力一点点,可就比别人落后了一大截。为什么总是会冒出“放一放”的想法,都是安逸在作祟,舒服会害死人,如温水煮青蛙,也会像最近看到的《大护法》里麻木的花生人一样。为什么我这么平凡?为什么有的人注定不凡?影片里的主人公为什么那么强大?可不是因为编剧的喜爱,势必是要经过磨练(我愿说苦难)才可以站在人前。
希望写过这篇我能回去有所坚持,有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