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方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数字化产业学院的背景和契机是什么?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技术、新场景催生新职业,对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
数字化思维和技能,成为财经商贸人才的新需求。这对我们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们在智慧财经双高建设方案中也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构建“产业与专业群、技术与课程体系、业务与实践教学体系、企业专家与双师队伍建设、岗位与就业体系、国际业务与国际化”相互衔接的“六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想联合产业的力量,应对数字化给专业带来的挑战,来推动专业的升级。
2.学校与新道科技展开合作后,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探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可以从具体的合作模式、成果展开谈。另外,对学校而言,存在一定程度的与市场、行业脱轨的情况,而深度的校企合作,带来了哪些好处)
因为新道背靠有600万的企业客户,积淀了丰富的行业和产业经验,这个是职业院校非常看重的。学校与新道在工程师学院、新专业建设、课程开发、X证书、师资培训等各个方面都展开了深度合作,就是希望把他们来自于产业一线的经验和成果,植入到我们的课堂和教学,促进专业建设更加贴近产业。
在会计学院,我们建设了财务共享中心,在高职院校中率先引进了用友财务共享平台和课程,双方联合进行实训室的规划和课程的开发,在今年实现了首次开课,实现了把企业先进的技术和案例,引入到了我们的课堂。
2018年校庆时,新道管理会计师学院揭牌,此后,双方共同就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进行合作,制定管理会计师人才培养方案(贯通管理会计师专业),基于学校开设财务大数据专业方向,双方共同研究新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财务共享课程,企业基于学校需求开发新课程资源(财务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综合实训),共建财务共享实训中心,举办新道财税特训营,开展师资培训等,开展1+x证书标准制定和推广。
我们也是在这种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更新了我们的教学内容,提升了我们的软件和硬件水平,另一方面提升了师资水平,通过合作,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内容。下一步,我们还期望双方在标准研发、教材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
3.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学校开展聚合型专业培养新模式,这样的模式是基于怎样的实际,与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不同?效果如何?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链的整合和关系,越来越紧密。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这种产业形态必然会映射到教育领域,对传统的教育形态提出新的挑战。所以双高校的建设提出了专业群的建设思路,通过加强各个相关专业之间的协同,把具有产业链映射关系的专业聚合起来,进行协同化的人才培养,从而应对产业协同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需求。
这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专业之间的隔阂,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才培养、专业资源、教学体系进行统筹规划,实现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协同发展。
在智慧财经专业,我们建立了专业课程的“底层互通,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专业视野,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将非常有利。
4.双方在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何创新之处,破除了哪些壁垒?(例如,过去不少校企合作容易出现“一头热”的情况或其他状况,对于学校而言通过本次合作是否改善了过去校企合作面临的一些难题。)
由于新道公司的特殊身份,一方面具有深厚的行业和产业的基因,一方面在多年的校企合作中,他们也很熟悉教育规律。这为学校与新道的校企合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新道在财经类专业职业教育服务领域,应该是龙头企业,而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财经商贸类人才培养上,是国家双高建设单位,专业建设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双方的合作是天然促成。
我们通过与新道的合作,拓宽了我们校企合作的面向,借助于新道,我们打开了产业的窗口,获得了新道背后广阔的产业资源,实际也能大大降低我们校企合作的成本。另外企业相对学校具有技术优势,他们的优势,契合了我们技术赋能专业的办学理念,实现短期内,我们在课程、实训条件等方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