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天的调整有效果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昨天的封面还不错,数据虽然没有达到目标值,但是比平时的数据要好一些。需要挖掘更多能引起用户共鸣的需求,并把它体现在标题、封面和内容中。
2、今天又做了哪些调整?
做了一些爆款和自己想法结合的测试,主要是测9.9低价结合具体用户需求的选题类型。(如宝宝不爱喝牛奶)
3、给自己的执行情况打个分,执行的到位吗?没有做到是因为什么?真的不可避免吗?
执行可以打70分,不管是从时间利用率,工作效率,完成的绩效,复盘的深度都有相对不错的收获。
需要提升的一定是思考力,包括分析、复盘、学习、反思,执行力交给习惯的力量,交给系统来完成。
而我相信自己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已经完成了一个对内容创作执行系统的训练,上一件事的完成和下一件事的开始衔接非常的丝滑,或许我是应该每天空出更多的时间去反思这个系统的程序上存在什么问题,如此才能保证机器的运转。
4、有没有补足和对标之间的差距?还差在哪?还有哪些思路可以快速补充这种差距?
过去的几个月,我一直聚焦于封面、标题和文案上,我自认在这些方面也有了一些进步。尤其是居家工作后,拍摄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这个是可以刻意练习的。标题和文案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再进一步就需要在不断的创作中思考用户的需求,有了对需求深刻的理解,内容自然会更有价值的。
5、还有哪些可能存在的差距是我们不知道
如果排除内容价值不够,还有可能是因为什么跑不出第一个流量池呢?推荐的用户不匹配?随机推荐的粉丝活跃度低,没有短时间互动?平台不鼓励类似的内容形式??关键词布局还能怎么做?什么样的粉丝互动效果才是过关的?
我想额外聊聊第3点,关于执行力部分的复盘。
我也是在梳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时偶然迸现的,为什么要学习时间管理?为什么要了解习惯的力量啊?我们的大脑分为系统1和系统2有什么用?
正是因为我对上面这些问题思考过,实践过,我才有时间,有相对饱满的状态去做更重要的事!这种感觉很妙,就像武侠小说里主人公在练实战招式前学的心法一样,刚练的时候感觉没什么卵用,可当你真正实战的时候才开始拼这些基础。(在新的领域,和年轻人拼的就是我会选择,而年轻人大部分只懂得努力)
如果没有那么一段时光让我去反思这些“心法”,我是绝对没有信心进入新的领域的。幸运的是我现在正在这么做,而且如果我做到了,我的收获绝不止是眼下这件事,而是我拥有了快速学习和快速进入一个陌生领域的能力。
这件事听着就让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