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上二年级了,看图写话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每次看到娃儿的作文,我觉得我都要吐血而亡。
明明是色彩斑斓有花有草有人物,表情丰富有内涵,小屁孩应是写不出话,且人物永远是小明或小红,结尾永远是“XXX真开心啊!”
这个暑假,我觉得我有必要对娃儿的作文进行指点拔高下,正好暑假作文老师要求的是“10篇以上至少200字的作文”,母子两个在暑假开始就约定好一周两篇,整个暑假下来刚好可以写完。
依据悟出的真理,艺术真的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是的感受才能抒发出真是的情感,决不能闭门造车。
于是,在暑假的每一个周末里,我都尽可能空出一个上午或者一天带娃儿去体验生活,深入基层,带小屁孩采风,收集素材。
这天,小屁孩说要烤饼干吃,并且承诺把烤饼干的过程写成作文。于是闲置了一年多的烤箱翻出来了,冒着雨去超市买回了黄油、面粉等等。
和面,打发鸡蛋,软化黄油,看着食物从最初的样子演化成一块块栩栩如生的动物饼干,满屋子香气袭人,老母亲却无心放松,要知道我这次是带有任务的,可不能想娃儿一样贪玩。于是乎,老母亲整个过程都在循循善诱:
儿啊,你看看这鸡蛋,搅拌后金黄金黄的,像……
哇,你看这黄油,没软化前硬硬的,方方正正的,像砖块,但是软化后又软软的,黏黏的,你摸一摸……
哎呀,你看这里有黄牛,小花猫,小猴,树叶,五瓣花,猜猜这个动植物饼干王国里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整个过程中,小屁孩对我的洗脑大法毫不理睬,一会剁果干,一会儿造型饼干,一会儿跑去看看烤箱。我索性追开手不管了,心想亲身感受了总能写出几句吧。
该写作文了,小屁孩摊开作业本刷刷刷下笔如有神,十分钟不到就高喊写完了。
我一听美得很,不枉费你娘带你一晚上跟傻子似的碎碎念,赶紧过来拜读大作:
“然后呢?”
“然后,没有了啊!”小屁孩闪着一双纯真的大眼睛,很认真地回答我。
老娘辛苦折腾一晚上,就换来这段流水账!!!
刹那间,真想剥开他的脑袋看看是不是浆糊?!
内心翻江倒海,面上云淡风轻,老母亲都得是演技派!
定定神,分析原因:孩子的感受肯定是有的,烤饼干的画面也留在了心里,恐怕问题在于缺少了一个输出的端口,无法、也不会一一梳理导出。
怎么办呢?梳理梳理......有了,上思维导图啊!
得益于小屁孩的普(洗)及(脑),我这种之前完全不care的人也能生搬硬套画出个一二三来,再看一眼这流水账,好吧,就围绕着它来吧。
两段文字,写了——烤饼干的准备过程和造型过程,主题是烤饼干,画图如下:
基调确定了,来逐一引导:
先说“鸡蛋”:打入碗里的鸡蛋是什么颜色哩?——金黄金黄的,像黄金大饼。
对呀,你看的很仔细呢,看你一下子就把打入碗里的鸡蛋特点说出来了,咱们赶紧记下来。 再来“面粉”:你看到的面粉是什么样子?——细小细小,洁白洁白的颗粒。哎呀,这两组叠词说得可真好,妈妈一下子就想起面粉的样子了。
面粉,黄油,鸡蛋搅在一起,变成了什么?——一团黄色的面团,还黏手,我想他们肯定相互之间还在打架,没有团结一块,团结一块儿就不会粘手了。
哇,你怎么想到他们还在打架的啊?——你想啊,他们一开始各是各,你要把他们揉在一块,肯定不愿意啊,就会打架了。最后黄油打赢了,所以把他们粘成了一团。
再来看造型,你看我们的模子有些什么?——有花有草,有月亮有树叶,还有蝴蝶,牛等等动物。
太好了,有动有静,妈妈好像看到了一个饼干王国诞生了。——妈妈,你说有没有可能在没有月亮的晚上,树叶和花都睡觉了,蝴蝶还在飞,羊爸爸和牛妈妈吵起来了,他们都要给自己的宝宝多争点草地,羊爸爸只有59块地,牛妈妈有41块地,他们都想要多点,所以他们采取争霸赛的形式决定谁得多谁得少。
哇,你都能想到争霸赛上去啊?你怎么会想到这个?——因为我在陀螺争霸赛里面看到的啊,那个陀螺争霸赛......
好了,好了,知道了,停停停......我们就把饼干王国诞生了,月亮没有出来,动物们在玩游戏,蝴蝶飞,这些句子记下来,好不?
一番引导,小屁孩时不时冒出的“金句”很让老母亲惊喜,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远远不是大人贫乏的想象力所能表达出的。
果然,不是孩子没有感受,而是还不具备把散落的珍珠集结成串的能力,无法将内心的感受通过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而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正适合帮助孩子把散乱的语言梳理清晰、整理思路,从而把瘦弱的骨架搭得有血有肉更加丰满。
当然,好词句的积累也很重要,小屁孩冒出来的"细小细小,洁白洁白"印象中都是得益于课内的学习和课外阅读的积累。
爱读书的孩子,总会在内心种下一颗种子,在不经意的某一天,便会抽杆长大,长成你期待中的郁郁葱葱、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