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蒋勋讲红楼,讲到巧姐的判词“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一般的解读都是幸亏王熙凤当初帮助扶持了一把刘姥姥,给自己女儿积了一点阴德,使得女儿在家破人亡大难降临之时能够遇贵人帮助脱离苦海,蒋勋的解释也不例外。
过去我也觉得这么解释挺有道理,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可能本质是还是对因果关系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因果关系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就是大脑的理性思考,而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在众多的事情之间寻找联系和前后顺序,建立因果关系,为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提够判断依据。但自从接触了统计学,我开始倾向于相信这个世界是模糊的,不确定性的。许多事情之间可能并没有那么明确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如今的世界,一体化和多样化成为趋势之后,一件事情发生之后的前因后果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清晰明了了。(其实说是过去的因果关系比较明白,也可能是人们的研究手段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导致事情发生后倾向于做简单的归因分析。)
如今的社会,“黑天鹅”事件正在日常化和普遍化,更不用说耳熟能详的蝴蝶效应随处可见。大量的因果关系其实是事情发生后人们刻意的在事情之间建立联系,是后知后觉的自以为是的认知。这种做法其实是出于恐惧和自我保护,因为当某一天人们发现世界的复杂性远超乎自己的想象,自己引以为傲的理性和科学在宇宙的不确定性中如此脆弱时,那种对强大命运的恐慌是巨大的,只能拼命地寻求解释来缓解自我认知的恐惧。
在这种情绪的推动下,大量的因果关系其实是荒谬和生硬的,佛家里常见的因果报应其实就是如此。当然,引入善恶终有报是为了劝人向善,但这种方式的作用原理就是在无常中想要追求命由自己造的错觉,引导人们向着佛教的准则行事。其实但凡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好人不一定长命,坏人还有可能活千年。这里有一点我有很大的疑问:既然诸行无常,那么凭什么行善就可以有好报?如果真无常,那么有恶报也是有可能的。当然,我不是在宣扬犬儒和虚无主义,我坚信积极行动的力量和意义,但前提是必须心存敬畏,敬畏命运的无常,同时知晓自身的渺小和藏在内心深处的力量,不然所信奉的因果准则很可能让人自大而不自知,变为蛊惑人心的工具。
回到红楼这一段人物的判词,大厦将倾繁华褪尽家破人亡,我相信是一群乌合之众自作的结果,王熙凤最后不得好死我看着也很痛快,因为看看她对付贾瑞和尤二姐的毒辣心肠和手段,就希望她不会有好下场,但我不觉得这是她恶有恶报。巧姐最后被刘姥姥所救,我还是倾向于是运气,她可能就是在某一个正确的时间点碰上了一个正确的人,因为极有可能许多积德行善一辈子的人最终死于非命。世事的无常,人生的际遇,或好或坏,或悲或喜,简单用一句善恶终有报来总结,实在是太无知了也太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