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利益交换
最近小区因为楼顶防水处理费用的问题,2号楼五楼住户与下面的住户产生了矛盾,经过物业方面反复的协调,未果后,在3号晚上迎来了“高潮”,五楼住户集体断了楼下住户的太阳能,然后楼下的住户关了部分楼上的水阀,当晚双方发生了激烈争吵,并且有警察出警。
在协调处理的过程中,关于双方在楼顶防水中的各自诉求,各自的控诉进行了表达......
在协调处理的过程中,碰到这么一个问题,楼下住户要求五楼住户就其不妥善行为进行道歉,五楼住户要求道歉可以,可是道歉之后呢?是否能解决问题?......于是让问题几乎又回到了原地。
这就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名词,利益交换。
比如文章开始时候说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分析具体的事情同时,把自己放于一个受害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把自己所有的言行都归结于被逼无奈,然后做出的相应行为,如果让我承认错误,让我道歉,可以,可是我道歉了,我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对方会对他们的言行检讨道歉吗?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陷入了这个可怕的逻辑打包循环之中,忘记了你道歉,你去做事情,是因为你错了,所以道歉:你应该去做某事,是因为你应该去做才去的,而不是别人给予了你相关的承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做事情不再是因为我们应该做,不再是我们应该承认错误与担当责任,不再有出自内心的真诚去做事情,看待问题,而更多的是思考:这么做了之后,我会得到什么?
做人,做事的同时,忘记了自己,忘记了为什么要做,而过多的关注外在环境,就会给自己制造一个个障碍,进而陷入一个可拍的凭什么是你而不是我的理论怪圈中。
因此我们在处理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家族关系,夫妻关系等等的同时,是不是能够很好的审视自己,去发现问题,真诚的去看待自己问题,不要责任心泛滥的去过多关注别人的问题,去纠正、去指责、去标榜别人的问题。否则,你就会像文章开头所举例子一样:一切麻烦只会一次又一次的回到远点。
如果我错了,我道歉并承担责任,是因为这件事我做的不对,我应该去这么做,是我对他人,对待事情的一颗真诚的心。而不是因为,我这么做了,可以换来你的什么回报!
利益的交换,是对真诚与善良最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