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是 1 号选手。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分享我的读书经历,讲一讲我和书的故事,很感谢给予我这次机会的老师。
古人云:“剑虽利,不厉不断;才虽美,不学不高”。我是一名生活在教师家庭中的孩子,从小受父母的熏陶,对古典文学名著情有独钟。话说正式开始对古典文学名著进行深入的理解记忆,还得从小学三年级说起。众所周知,项羽迫于羞愧难当,自刎乌江;屈原迫于奸臣当道,汩罗问天;关羽迫于求功心切,败走麦城。正可谓:“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而我迫于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使,闯入了文学的殿堂。
睡前攻读,已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为了配制作文上欠缺的良药,我开始到《三国演义》中寻找药方。老爸精通三国,所以我常常会劳烦他解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好事不能成双。我这个自封的“三国达人”,竟被老妈戏谑为“小儿科三国”。不止睡前,在周末,在上学的路上,在课间,在阅读课上,我也会捧起三国如饥似渴的阅读。
论起《三国演义》,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曹操。读完全书,我觉得曹操最值得欣赏的地方首先是他的求贤若渴。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他于公元210年发布了一道《求贤令》。在《求贤令》中,他总结了历史经验,反复强调了唯才是举的方针。曹操这种重视人才的态度,令很多优秀的有识之士前来投奔,当时他麾下可谓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曹操不仅会招揽人才,我还更欣赏他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之战遭受惨败时,曹操并没有陷入苦闷,停止不前。而是乐观的说:“今北方仍由我所据。”他先后的三次大笑也足以体现他乐观的态度。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曹操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成大事者所应有的气概!
刚刚,我们聊了三国,聊了曹操。除了《三国演义》,我还对《西游记》、《水浒传》、《海底两万里》等书进行了细致的阅读与探索。我对古诗词也有着深入浅出的了解,能够背诵及理解许多古诗,现在,写作时对古诗词的引用能够信手拈来。
读“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我领略到了风的力量之强;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体会到了物换星移的奇观;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感受到了山谷的幽静;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树立起了坚定的信念。在文学探索的道路上,我“闲来垂钓碧溪上”,不期“忽复乘舟梦日边”。曹操、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是我心中的旗帜与榜样。我坚信,我将在他们的精神引领下,变得更加强大!
读书改变了我。读书,使我这个娇羞腼腆的人,有勇气站在这个台上;读书,使我这个眼界狭窄的人,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读书,更为我这只雏鹰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同学们,读书吧!让知识来改变我们的命运吧!读书吧!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