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心情:
是天气原因么?身体最近有点儿疲惫。运动完勉强会好一点。
破天荒中午就开始运动,因为确实太乏了,运动完果然脑子会好一点。然后什么都不想,早早睡觉,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早起读书第440天
阅读书籍:《复杂之美》
作者:【美】约翰·H·米勒
翻译:潘丽君
阅读范围:P018——P040
什么在操作贝壳的纹路?
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美丽的物种,其中一些存在在地球上的时间比我们人类还要久远。它们有的是经历了常年的进化才到了生物链顶端,有的是人工制造出来的,比如证券交易所。
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物理学家菲尔·安德森在1972年直指复杂系统的核心,简单的部分通过相互作用,可以造就出新的,最不可思议的形式。这一观点可称为“多者异也”假设(More is different),这个观点直接挑战现代科学的基石。
这个命题有个关键的主张,即还原主义并不意味着建构主义。也就是说,即便我们了解了组成世界的所有简单组件,也不能认为我们就了解了整个世界。因为我们还需要了解各个部分是如何互动的理论来支撑。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脑洞很大的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提出的观点后来发展为元胞自动机理论。(散布在规则网格中的每一个细胞取有限的离散状态,遵循同样的作用规则,依据确定的局部规则做同步更新。大量细胞通过简单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动态系统的演化。)
通过元胞自动机规则30(不了解的可以买书或者百度),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图样。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知道了全局模型可以通过一些非常简单的局部规则生成。我们可以再看看海蜗牛锥螺的纹路。
是不是发现它与前面元胞自动机规则生成的花纹非常相似?锥螺不一定是按照元胞自动机规则30来排布自己的花纹的,它可能是根据外在环境,比如各种化学过程的激活和抑制,比如假设相邻的单元是深色的,那么就合成一个深色的单元等等,几乎所有海洋里的贝类都会按照一个方向形成特定的纹路。
我们可以明白一件事:局部规则而非全局规则才是我们所见的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无论具体的例子是什么,都体现了蕴含的核心理念,及局部过程中的微小变化会产生重要的意义,明白这一点对于我们很重要:任何卑微的开端,也可以产生奇妙无穷的未来.......
最近在接触客户时发现一种状况:决策人对未知的东西特别抵触,从而迟迟不行动。其实我明白这种抵触是源于自己对事件失去掌控感的不爽,但现实情况也不允许你对什么事情都面面俱到,事事精通,为了整体利益,应该学会去寻找与自己不同的伙伴帮助破局,这个人必然是跟你不一样的,不然岂不是又回到了原点?有了开始,自然就会有后续的故事。
怎样使所有市场参与者利润最大化?
竞争均衡模式
1976年亚当·斯密发表著作《国富论》提出一种假说,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经济参与主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愿意以仅仅高于某一个商品的价格进行买卖,从而逐渐形成一组价格区间,以达到每个商品的平衡价格,是社会贸易收益最大化。
“交易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往往也不断地提升了社会整体利益,效果甚至比他刻意想提高社会利益时要来的更好...”斯密的洞见对于经济学家的一般均衡理论有着重要意义。这种思维总是被人们用于尝试解释一些矛盾问题。比如水跟钻石相比,人更离不开水,但为什么钻石更贵?
如果只考虑市场需求,即水储量丰富,而钻石稀缺,那人们只能看到冰山一角。与商品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市场供给,中世纪经济学家伊本·泰米叶写到:“如果商品需求增加,而其可得性降低,那么价格就会升高。相反,如果商品供给量增加,而市场需求量下降,那么价格也会随之下调。”
后期,佛里明·金肯发表《供需图示及其在劳动中的应用》一文,阐明了供求关系的力量,之后又被经济学家阿尔佛雷德·马歇尔加以改良并推广。它将复杂的现实用简单且极具价值的方法总结了出来。
供求关系图的基本理念直截了当,人们可以分别考虑与各种价格变化呼应的商品潜在供给与需求行为。比如,如果有两个供应商以100元的成本价格生产一个产品,还有另外两家的成本是300元。那么当商品价格为50元时,是没有人会愿意售出的;当价格是250元时,成本是100元的两家商家会愿意提供产品,成本是300元的商家会自动放弃出售等等。
假设有3个买家可以出200元买商品,还有一个买家愿意出400元,那么当市场定价为300元时,只有一个买家会购买;如果价格是200元或者更低,那可能4家买家都会购买商品。
供求曲线图是对海量信息的精致总结。每条曲线都包括了推动市场的各种内在力量。
在市场中,经济学家们热捧竞争均衡这一概念。市场趋于达成平衡价格,在这个状态下,愿意出售商品的供应商数量和愿意购买商品的数量一致。也就是说,每一个商品都会有相应的买家来消化。
很有趣的是,在竞争均衡的状态下,市场的总利润会达到最大值。还是刚刚买来买去的那个例子,如果有买家出价200元就买走了他认为值得400元的东西,那他就获得利润200元,而两个供应商在相同同条件下,以200元的价格售出了成本100元的商品,也赚取了200元的利润。如果换一种方式,所得的时长总利润都会少于前者。
但很无奈的是,如果想要达到竞争均衡,就要先宣布一个符合竞争均衡条件的价格,可实际情况是,组成市场的供应商和需求者都只知道自己的价格。所以要得出一个可靠的理论来解释市场中价格如何产生,实在非常难。
我们可以看到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协会,除了发布行业信息外,也会有价格调整的建议,但由于产品的生产是一环套一环的,单纯从行业定价,也无法使得交易有序进行。
集市模式
还有一种更可能成交的方式,即愿意出价400元的买家在开放的市集中最先碰到了那个成本300元的买家,最终双方以350元成交。之后,能进行交易成功的,就是200元的买家和成本100元的卖家,他们很有可能以150元成交。
所以,在这种简单集市条件下产生了两种贸易模式,有三分之一的概率,可以得到与竞争均衡结果相关的交易模式,有三分之二的概率,会得到集市模式的交易情形。
在很多情况下,集市模式和竞争均衡模式相互补充,完善了我们对市场的认识。针对同一现象得出的不同看法往往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去理解某个系统。
上述两种模型都很有趣,因为他们都肯定了复杂系统的一些核心概念:“个体互动会导致全局结果的出现。”而且最终结果的出现,都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落实到实际生活层面,经济学家会依据竞争均衡模型来预测市场行为,从而制定经济政策。但实际出现的状况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交易者会精于算计,根据他们得到的有限信息尽可能去得出最好的交易规则,也有些人会更加鲁莽和犹豫不决。但所有交易促成的要素变更,都会导致社会整体利益的变化。
无论是锥螺的漂亮纹路,还是关于市场秩序产生的故事,其实都是说明了局部互动导致全局改变的复杂系统模式。
以上是我读书所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