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一切众生得到利益。关起门来去想,这个确实比较容易。当你真正面对具体众生的时候,你要对一个一个众生,你能够生起这种无限的悲心,并且对他所有的善行,都能够生起随喜的心,其实不容易。
看到这段话,深有同感。
前几天地铁上看到一场景,一妇人下车时推前面的人,有两人在门口处聊天,挡着她了,她直接拽过前面人的衣服拨拉到一边,还说也不知道让让。 那个被拉转向的人很无辜地说:这车一会儿那边开门,一会儿这边开门,也真搞不清楚。
再想想,上车时会挤前面的人,上车后用背包或胳膊肘顶开更多空间,这些场景太常见了,其实这个内心生起的都不是慈悲心。
当你说一个愿望的时候,这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愿望只是一个想法,但是你的修养能不能跟得上去呢?其实你的慈悲心,你的宽容,你的包容心,你的慈悲心,你发一个愿只是一个念头。你发一个,不管发多么大的愿望,那只是一个说法,那只是一个念头;或者说只是一时的愿望,一种愿望,一种空洞的愿望。但是当你面对,每一个具体众生的时候,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事实上它是要体现你内在的这种修养,体现了你的慈悲心,你的慈悲心真正生起了没有?
看到这段话,决定要改变。
今天下车的时候,尽量把自己减少空间,胳膊护身前,不是甩开走路,尽量不妨碍到别人,不再认为毫无顾忌地撞到他人也是正常。
真正大慈大悲的修行,它是需要面对一个众生一个众生地去修,你要去接纳所有的人,一个一个地接纳,接纳到无限,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那就是他对一切众生,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你的心,没有一个人你不能接纳的,那这个慈悲才是一个无限的慈悲。如果你的心,只是接纳一小部分,对小部分人生起慈悲,那可能就是这么大的一个杯子。小杯子,不是大悲,不是无限的这个大悲,只是小杯子一个,小慈小悲,不是大慈大悲。